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阿克蘇地區兩級法院強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立足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構建“四聯”工作機制,暢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
搭建聯調橋梁暖民心
“感謝法官們為我們一家人忙前忙后,矛盾調解了,我們兄妹之間的關系也緩和了。”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闊納其滿村村民扎某握著沙雅縣人民法院托依堡人民法庭庭長伊帕爾古麗·安外爾的手激動地說。
2020年6月,扎某7兄妹因為弟弟艾某的交通事故賠償款分配產生分歧,大家互不相讓,鬧到法庭。
伊帕爾古麗認為,此類案件判決容易,但是要想案結事了人和并不容易。考慮到當事人之間的兄妹關系,在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提下,更要修復親情,扭轉“親人變仇人”的局面。
伊帕爾古麗邀請了托依堡勒迪鎮黨委委員阿里木·吐尼亞孜開展聯合調解工作。兩人分工合作,一個算“親情賬”,一個算“法律賬”。經過12個小時的釋法明理,兄妹7人心服口服,表示愿意和解,并以遺產分配原則為基礎,對54萬元賠償款進行合理分配。
今年6月,沙雅縣人民法院托依堡人民法庭成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吸納綜治、司法、信訪、婦聯等單位常駐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形成多部門聯動解紛模式,并充分利用人民法庭基層法治陣地和法律人才專業的優勢,采取集中培訓、以案代訓、參與化解等方式,對130名骨干“法律明白人”重點培養,擇優推選30名“法律明白人”納入人民調解員隊伍,壯大糾紛化解力量,搭建解紛橋梁,使大量矛盾糾紛在訴前得到有效化解,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司法就在身邊,服務就在身邊”。
構建聯防聯治保民生
今年年初,拜城縣人民法院駐老虎臺鄉“訪惠聚”工作隊隊員走訪時,發現一起涉土豆收購款項的案件涉及80多戶村民,可能引發群體訴訟,“訪惠聚”工作隊立刻“吹哨”,向拜城縣人民法院老虎臺人民法庭發出訴訟預警。
經老虎臺人民法庭了解得知,2020年春季,老虎臺鄉科臺克吐爾村的部分村民與企業簽訂了土豆、亞麻籽收購合同。村民如期交付了農產品,但企業卻未能及時按合同約定支付收購款。
老虎臺人民法庭立即聯合鄉政府、招商辦擬定了分期支付收購款的方案。因該方案切實可行,村民們很快拿到了收購款。老虎臺人民法庭的提前介入、合理建議,有效避免了一起群體性訴訟。

老虎臺人民法庭通過前端鏈接“訪惠聚”工作隊排查矛盾、及時預警,實現對轄區重大訴源的精確鎖定,在后端建立聯通訪惠聚工作隊、綜治中心、行業組織等職能部門的法庭多元解紛工作體系,實現對轄區內解紛資源的有效調度。在此基礎上,形成“隊員隱患預警——法庭協調聯動施策——工作隊召集協調或法官現場普法”的群體糾紛訴前化解完整閉環。老虎臺人民法庭還聯合轄區“農產品協會”等行業組織,推出買賣合同、倉儲合同、收條、欠條、倉單等農產品銷售鏈糾紛的規范格式,從源頭杜絕因約定不明導致的糾紛隱患。
實現聯動服務解民憂
為深度激活解紛“源動力”,庫車市人民法院整合調解資源,依托5個中心法庭和10個法官訴調對接工作室,鞏固完善多元解紛網絡,不斷加強調解工作由鄉鎮向村委會再向村小組的縱深延伸,創建“老艾法律巴扎”黨建品牌,在巴扎上開展“巡回審判”,向群眾釋法說理、解讀政策,真正送法到每個百姓身邊。
2021年以來,庫車市人民法院5個人民法庭利用三級聯動解紛機制處理各類糾紛1187件,調處成功1177件,調解成功率達99.15%,一批涉農、涉民生、涉疫情糾紛得到有效化解,為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增添了動能。
探索駐企聯建助發展
近年來,眾多中小企業落戶阿克蘇市,為阿克蘇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矛盾糾紛。
為幫助企業化解矛盾,阿克蘇市人民法院在轄區工業園區設立“助企法官工作室”,組織16名法官與園區29家重點企業結成服務對子,積極培育、聘請善于化解涉民營企業糾紛的人員作為特邀調解員,為企業和職工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培訓等服務。
今年以來,“助企法官工作室”訴前化解涉企類糾紛37件,為阿克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阿克蘇轄區人民法庭累計審結各類民事案件6443件,其中94%的糾紛通過調解方式解決。兩級法院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法庭工作做實做細,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期待,為社會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阿克蘇地區法院副院長吐爾遜·托乎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