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一大早,塔城地區沙灣市三道河子鎮沙城路社區居民黃某走進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打官司需要走什么程序,準備哪些材料?”黃某拿著欠條來到律師接待室詢問。
“欠款金額不大,而且事實清楚,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組織你和對方現場調解。”接待他的值班律師潘鑫超回復。
聽律師這么說,黃某當即點頭同意。律師隨后組織黃某和欠款人劉某見面,聽完律師的釋法說理,劉某當場承諾:3天后還清欠款。
“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一站式為群眾提供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服務等相關司法服務,讓群眾節約成本,少跑腿、快辦事。”11月3日,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潘進虎介紹。

解鎖線上化解矛盾新模式
9月1日,沙灣市金馬社區的物業工作人員來到社區求助:請協助調解陳某拒交物業費問題。
金馬小區物業認為:企業一直履行相關物業管理義務,提供了完善的物業服務,但當事人陳某拖欠2019年至2021年物業費1045元,遲遲不肯支付。
光明路社區分析認為,該小區不交物業費的業主不少,如果調解時,市住建部門能夠對物業相關管理規定進行宣講和解釋,將有利于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光明路社區迅速按照預約程序填寫遠程調解預約表,向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求助。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收到預約,立即通知社區組織當事人及小區業主代表,在社區在線調解。
9月1日17時,市住建部門的專業調解員與中心調解員一同上線,通過視頻對陳某和小區物業行遠程調解,其他6名業主代表旁聽。
“我現在明白了,法律對這方面的規定是明確的,我確實應當交物業費。”陳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與小區物業達成了和解協議也同意交清所欠物業費。
隨后,調解員又對相關法律規定進行了講解,與會的業主代表紛紛表示:只要物業服務到位,以后再不會拖欠物業費。
“通過互聯網遠程調解,及時邀請專家幫我們解決問題,真的太感謝了。”物業公司代表王麗緊握社區干部馬鳳琴的手說。
今年1月起,沙灣市通遠程視頻,進行點對點遠程法治宣傳教育培訓、遠程調解、法律咨詢,開展法治培訓24場次,遠程預約法律咨詢69件,遠程解答42件。
“這種不出村就能享受法律服務的舉措,有效整合了法律資源,節省了時間,方便了群眾,為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潘進虎介紹,中心還引導群眾通過12348法律服務熱線、公共法律服務熱線6912348等平臺咨詢問題,采取打電話、網上約、線下辦等方式靈活辦理,實行“菜單式”供給、“訂單式”精準服務。
打通壁壘三級聯動高效解紛
2020年,沙灣市金溝河鎮闊克塔勒社區居民阿某與尚某簽訂土地承包合同,阿某以每畝 200元的價格,將413畝土地租給尚某,期限6年。合同簽訂后,尚某一次性支付了承包費。
今年地價上漲不少,阿某便想收回土地,尚某和阿某為此產生糾紛。闊克塔勒社區接到尚某的求助后,通過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務室向金溝河鎮公共法律服務站請求協助調解。
接到調解協助請求后,金溝河鎮公共法律服務站認為:需要從土地承包相關政策及法律規定上著手,才能徹底消除該類糾紛,于是將此情況上報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立即協調沙灣市人民法院,派出了一名精通土地承包案件的法官協助調解。
4月28日,法官和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調解員一同來到闊克塔勒社區,進行現場調解。
調解前,法官先對合同效力問題進行了宣講,并介紹了進入訴訟的程序。隨后,沙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調解員通過背靠背形式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我愿意把土地承包費退給他,并對尚某買好的地膜、化肥、滴灌帶等農資,按照原價進行賠償。”在法官見證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今年1月以來,沙灣市以市、鄉、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為陣地,整合法律資源,以專業化、綜合化、便捷化的特點,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沙灣市三級法律中心共調解435起矛盾糾紛。
“通過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我們可以為群眾提供‘一扇門進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法律服務,滿足了群眾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需求。”潘進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