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走進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哈爾巴克鄉“杏花村”——卡西比西村的尕老漢農家小院,正在打掃衛生的村民努爾耶姆·亞森迎了出來,“晚上這里可熱鬧了!”
努爾耶姆口中的“這里”是坐落于卡西比西村的一條長400米的“杏花村美食街”。這條街的一邊是美觀大方的徽派建筑圍墻,一邊是美食攤位。努爾耶姆今年3月起在尕老漢農家小院上班,每月都有穩定工資。
“店里生意好,一年四季不打烊,在家門口上班,有穩定收入,我覺得挺好。”努爾耶姆說,她老公打理地里的農活,全家4口人,一年有12萬多元的收入。
卡西比西村人均6畝地,過去,靠種植傳統農作物,附加值低,村民增收致富成了村里的大難題。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距縣城只有5公里的卡西比西村開始在發展鄉村旅游上下功夫。輪臺縣有著“中國小白杏之鄉”的美譽,該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力打造輪臺縣的“杏花村”,修建了杏花村美食一條街,助力村民搭上旅游致富快車。
村民艾尼瓦爾·乃再爾把院子改造后,將院內空置的兩間房子出租,租戶在小院內開起了酒吧和餐館,他每年又有1.2萬元的租金收入。
“今年小白杏成熟的時候,我的農家樂6天就掙了3000元。”村民阿依古麗·阿卜力孜說。
“村里有22戶村民出租了房屋,經營民宿和農家樂,夜市擺攤的自營戶達57家,參與旅游業的村民近200人。”輪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駐卡西比西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滋林說,今年3月舉辦的杏花節,最多的一天游客達到2萬多人,一天營業額就有70多萬元。
杏花村美食一條街的成功,激發了輪臺縣鄉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大家紛紛出謀劃策,探索群眾致富的金點子。
去年,卡西比西村通過招商引來了一家旅游公司,利用村頭一條河道,啟動了200畝集荷花觀賞、水塘垂釣等娛樂項目于一體的水上游樂園建設,繼續做強做大鄉村旅游這塊大蛋糕。
村旁地頭,村民麥麥提明·吾買爾正在給魚塘的魚兒割草。“我負責給游客釣上來的魚稱重,給魚喂食,每月有3000元收入。”麥麥提明笑著說。
“水上游樂園的垂釣區今年6月投入運營,7月份我們舉辦了首屆釣魚比賽。”該項目負責人王永輝說,垂釣愛好者消息很靈通,還有從700公里外的若羌縣趕來的。
“動物園、親子游樂園等項目建成后,這里就是輪臺縣群眾的后花園,可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王永輝對水上游樂園項目充滿信心。
今年,卡西比西村流轉了1400多畝地,男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者經商,還有一部分打理家務的家庭婦女怎么辦?
卡西比西村又引進一家服裝廠,6月建廠,7月就投入了生產,吸納了120名婦女就業。
“這條褲子的腰部接縫應該從這里開始下針。”村南頭輪臺縣天傲服裝廠內,村民巴哈古麗·米吉提正在教村民縫制服裝。
巴哈古麗有縫紉技術,現在是服裝廠的培訓老師,家里的土地流轉給了企業,老公在村里一家民宿務工。“我和老公兩人每月有6000多元的工資,家里還有2頭牛,再加上土地流轉費,一年可以掙10萬元。”巴哈古麗樂滋滋地算著今年的收獲。
張滋林介紹,2020年,卡西比西村人均純收入達2.23萬元,較2017年翻了一番,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預計達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