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依也勒干村村民再依丁·派亞尼丁在桃樹下播種冬小麥。看著一棵棵桃樹,想著即將長出來的冬小麥,他打心眼里高興。
“誰能想到這戈壁灘上不但種上了桃樹,還在樹下種上了冬小麥呢?”再依丁說。
在再依丁的記憶里,這片桃園所在地以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灘。“我們小時候放羊都不愿意來這里,原因很簡單,這里沒有草嘛。”再依丁說。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片戈壁灘上會種出桃樹、結出桃子,還能幫我們掙這么多錢。”再依丁說。
依也勒干村人多地少,土地荒漠化嚴重,荒灘面積占到了一大半,靠種植業根本富不起來,畜牧養殖又不成規模。如何讓村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成了擺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8年,自治區紀委監委駐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依也勒干村“訪惠聚”工作隊與村“兩委”經過土壤測量分析、實地勘察等,決定在戈壁灘上實施戈壁造林工程,樹種就選擇適合當地土壤的桃樹。
為了讓戈壁灘綠起來,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帶領村民在戈壁灘上大干一場:平整土地、修防滲渠、鋪設滴灌帶、栽樹、育苗……通過大家的努力,依也勒干村的戈壁灘上漸漸綠了起來。如今,全村已建成果園5100畝,種植了桃子、杏子、新梅。2020年,果園里的桃樹陸續結果。
在實施戈壁造林工程的同時,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也沒有忘記對周邊已有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他們將灌溉水渠延伸至附近的3000畝胡楊林里,給胡楊林“解渴”。如今,一幅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在依也勒干村周邊徐徐展開。
昔日戈壁灘,今朝變桃園,不僅帶來了生態效益,還給依也勒干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依也勒干村黨支部書記艾合買江·艾沙告訴記者,今年5月已經給全體村民發放了共計55萬元的第一次分紅款,接下來,還將進行兩次村集體收入分紅,預計全年分紅款將達190萬元。
今年依也勒干村村集體收入將達到320萬元以上。而在2020年,依也勒干村村集體收入只有73.8萬元。一年時間,該村的村集體收入就有望實現大幅增長,這都得益于桃子的豐收。
“現在桃樹陸續進入盛果期,由于土壤結構和氣候因素,依也勒干村的桃子品質非常好,受到不少客商的青睞。如今,這片戈壁灘上的桃園已經成為村里的‘聚寶盆’。”艾合買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