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杜娟忙完手頭的工作,便打開微信群查看派出所當日發布的電詐案例,再以接地氣的語言文字重新編輯,發布到轄區群眾微信群。對杜娟來說,這已經成為每日固定動作。
杜娟是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水磨溝區分局南湖北路派出所王家梁北社區民警,在社區工作已有3年。
為守住群眾錢袋子,杜娟嘗試了各種辦法——轉發鏈接、張貼海報、面對面宣傳。在和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杜娟慢慢發現:傳統的宣傳方式過于僵硬、呆板,群眾無法真正理解騙子如何行騙、無法切身體會遭遇詐騙將會帶來怎樣的損失。
杜娟重點宣傳身邊的詐騙案例,警醒轄區群眾。她不再拘泥于轉發鏈接,而是及時查看所里發的鏈接和圖片,結合最新案例,將防電詐知識、真實案例融入群眾生活,更顯溫情、更接地氣。群眾愿意看、愿意聽,遇到問題也愿意找她。
一天,轄區群眾張某遭遇網購冒充客服詐騙,希望杜鵑能幫她挽回損失。杜娟一邊上報派出所領導,與反詐中心取得聯系,一邊往張某家中趕。在這期間,張某的手機不斷收到來自銀行的轉賬短信,直到將卡內的14000元全部轉走。緊接著騙子一遍遍打來電話,好在張某聽從杜娟的話,沒有接聽騙子電話。
杜娟到了張某家中,騙子還在瘋狂地打電話。騙子為什么還要打電話?杜娟帶著疑慮讓張某打開支付寶,發現這14000元在支付寶中尚未轉出。
原來,張某在網上購買了商品,物流在運輸途中停滯了幾天,騙子利用這個空檔謊稱要給張某退款。張某信以為真,在騙子的引導下下載APP,輸入銀行卡號。當收到銀行發來的第一筆轉賬短信時,張某覺得可能上當受騙了,便聯系了杜娟。杜娟告訴張某,在她下載騙子所說的APP后,就已經與騙子共享屏幕,騙子才會輕而易舉轉走她銀行卡中的錢。
杜娟說:“事前的防電詐宣傳比事后的止損更重要。”她開始對轄區群眾所從事的職業、年齡、性別進行區分,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但凡入戶、辦業務,只要見面就向群眾宣傳身邊的真實案例,宣傳效果也在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