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孜·阿布都達是塔城地區塔城市公安局杜別克派出所光明社區的一位80后社區民警。提起她的名字,轄區的居民不論老少,都會豎起大拇指。
古麗娜孜在社區這么有人緣,是因為她把百姓裝在心里頭。

夸她的人,不止王大媽一個
“這閨女人真不錯,真正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啊。”說起古麗娜孜,王大媽說她就像自家女兒。
今年4月,王大媽招待外地親戚,為盡地主之誼,特地去銀行取了現金。可是買完菜回到家卻發現錢包不見了,平時省吃儉用的王大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錢包一去不回。鄰居提醒她:“你給小古打個電話,她人熱心著吶,辦法又多,肯定能給你找回來。”
王大媽撥通了古麗娜孜的電話說明情況,當時古麗娜孜正在外面進行入戶登記,接到電話她一邊安慰王大媽,一邊趕往其去過的商超查看。她盯著商超的監控看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有了線索:錢包被一個居民撿走了。常年走家串戶,隔著屏幕,古麗娜孜一眼就認出了撿錢包的人——王某。
人是找到了,可討回錢包卻不順利。古麗娜孜剛到王某家就吃了“閉門羹”。“我沒撿過錢包,你找錯人了。”他始終只說這一句話。
硬來不成,只能智取。古麗娜孜采用“迂回戰術”,讓王某的兒子去做思想工作,講清利害關系。第二天,王某就在兒子的陪同下將錢包歸還了。
錢包失而復得且分文未少,這可把王大媽高興壞了,她握著古麗娜孜的手一個勁地說謝謝。

夸古麗娜孜的人,不止王大媽一個,這樣貼心的事,古麗娜孜辦了也不止一件。
要不是她,我們非得打一架不可
“要不是古麗娜孜為我們出面調解,我和樓下鄰居非得打一架不可。”聽到有人在說古麗娜孜,社區居民波拉提大爺趕緊插話。
今年8月26日,樓下鄰居一肚子火氣地找到波拉提大爺,兩家人爭吵不止。聽到消息后的古麗娜孜立即趕去了解情況,原來,自從波拉提大爺家安上防盜窗后,時不時地在防盜窗上晾曬衣物,影響了樓下鄰居家的采光。兩家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你來我往激烈交鋒過幾次,甚至差點兒打起來。
要想既不耽誤波拉提大爺晾曬衣物,又不影響樓下鄰居采光,那在大爺家陽臺上安個晾衣架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想到辦法的古麗娜孜立即上門,經她多次勸說,波拉提大爺終于同意安裝了晾衣架。
事情解決了,但是還沒結束。古麗娜孜又把兩家人請到一起說和,不讓兩位老人的友情被這點事情破壞。兩人都覺得之前是因為心里堵著氣,所以一直鬧矛盾,多虧了古麗娜孜不厭其煩地勸解,打開了心結,以后還是好鄰居。
“我們都愛爭個面子、鉆個牛角尖,現在想想圖啥呀,要是啥事往開了想,哪有這些矛盾啊!”兩位老人高高興興地握手言和。
親閨女的稱呼,并非唾手可得
“小古這姑娘就像我家親閨女一樣!”張玉芳老人逢人就夸古麗娜孜。
親閨女的稱呼,家人般的信任,并非唾手可得。
這份信任是古麗娜孜一趟趟“跑”出來的。走家串戶,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卻不容易,白天別人上班不在家,她就得晚上加班加點。
這份信任更是古麗娜孜一遍遍“磨”出來的。入戶登記,有人不理解,甚至還提防著,一趟不行就兩趟,兩趟不行就三趟,直到消除“隔膜”,順利完成。
一次走訪中,古麗娜孜發現張玉芳老人家庭困難,老兩口都患有老寒腿,兒女不在身邊。古麗娜孜就經常去幫老人收拾房間,打掃衛生。
剛到張玉芳家的時候,老人覺得有點生分,總對走訪有些防備,這讓古麗娜孜有點無從下手。“也許和她拉家常能拉近些距離。”古麗娜孜這么想著,就隔三差五去張玉芳家和老人們聊上幾句。
“張姨,您做的飯真香!姨,這個咸菜是您自己腌的嗎?姨……”惦記著老人家腿腳不方便,古麗娜孜帶著蔬菜、水果來到張玉芳家。
“姨,我跟著您學學做飯唄,您教教我,我也幫您干干家務,就當給您交學費了。”這番話不僅拉近了與老人的距離,也讓張玉芳看到了她的真心。古麗娜孜也就順勢打著學做飯的“幌子”,去幫老人干家務、解決困難,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老人。
現在張玉芳像信任親女兒一樣信任古麗娜孜,每次有事第一時間就給她打電話。

日積月累,腳步丈量,做著平凡而實際的每一件小事,用“一顆熱心”換來轄區群眾的“一片安心”,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采集信息、走訪巡邏、調解糾紛……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應接不暇,但古麗娜孜樂此不疲。
“小時候想當警察,因為抓壞人威風八面,但真正穿上警服成為一名社區民警后,我對警察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能為群眾解決一樁樁小事,同樣有滿滿的成就感。穿上警服,我們就會守護一方平安,走近百姓,服務好百姓,做百姓的‘貼心人’。”古麗娜孜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