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人民法院永豐渠人民法庭駐地薩爾達坂鄉,距離烏魯木齊市區55公里。多年來,永豐渠人民法庭扎根基層、服務百姓,扎實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2019年,該法庭榮獲“全國優秀人民法庭”稱號。
巡回審判接地氣
針對當地群眾生活實際,永豐渠人民法庭以強化巡回辦案和速裁為切入點,在轄區9個社區(村)設立巡回審判點,發放法官聯系卡,每月定期開展巡回審判,將司法觸角延伸到社區、農村、牧場,積極搭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平臺。

“現在開庭……”今年6月18日,伴隨著清脆的法槌聲,永豐渠人民法庭在永豐鎮公盛村二號溝牧場開庭審理了一起草場糾紛案。旁聽庭審的人員既有烏魯木齊縣林業草原局工作人員,也有當地牧民,大家近距離體驗庭審過程,直觀感受法院在司法為民中所做的努力。
“我們通過巡回審判等方式,及時調解農牧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同時以案釋法,現場向農牧民普及法律知識,增強群眾法治意識,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烏魯木齊縣法院黨組書記王東說。
小法庭有“大作為”
“法官,你們要幫幫我啊……”今年2月的一天,一臉焦急的穆某來到永豐渠人民法庭向法官求助。
2015年7月,穆某與50戶村民簽訂《個人建房施工協議書》。2015年10月,房屋全部驗收合格后交付村民使用。交付房屋時,穆某與未付工程款的村民約定了分期付款時間。但時隔6年,仍有14戶村民未支付工程款。穆某多次索要無果,將這些村民起訴至永豐渠人民法庭。
此案事實清楚、標的額不大,可調解處理。法庭庭長賽爾克·努合馬爾與駐庭調解員以情說理、以案說法,最終促使4名被告當庭給付工程款2萬元,其余被告簽訂調解協議明確了還款日期。
“調解一次不成,我們就調解兩次。一個小時不行,我們就兩小時、三小時地談。”賽爾克說。

近年來,永豐渠人民法庭不斷推廣“楓橋經驗”,將轄區6個行政村、3個社區納入訴源治理聯動機制,簽訂《便民訴訟服務站協議書》,精準對接綜合治理,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非訴方式化解矛盾、解決糾紛,打造“楓橋式法庭”,設立“賽力克人民調解室”“溫馨氈房調解室”、特邀調解室,開展巡回審判……近3年來,永豐渠人民法庭年均收案400余件,案件調解率達90%,小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大作為”越來越顯著。
智慧司法便民利民
為了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智慧司法服務,永豐渠人民法庭積極創新,以“互聯網+”模式巡回辦案,方便當事人訴訟。
家住烏魯木齊縣的阿某與丈夫坎某婚后一直感情不和,常因瑣事發生口角。近日,坎某將阿某起訴至永豐渠人民法庭,要求離婚。阿某在外地打工,無法到現場參加庭審。在征求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法庭決定遠程開庭審理。
在近兩個小時的庭審中,法官與雙方當事人通過在線視頻平臺實時對話,完成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程序,當事人在線即時查看庭審筆錄,并完成電子簽名確認。
此外,永豐渠人民法庭提升立案、審判各環節工作精準力度,確保審判與執行工作相互配合,實現送達、固定證據、審理、調解、執行等多個環節無縫銜接,依法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