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不成事窗口’把事情真給辦成了。”10月9日,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民王女士通過阿勒泰行政服務大廳“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解決了“微信支付,卡上不顯示”的難題,贊不絕口。
為幫助老百姓解決諸多生活難題,阿勒泰地區進一步創新和優化治理模式,在地縣行政服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以往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成、群眾反映合理的“應辦未辦”事項,“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都會在5日內解決;完全不能辦理的,3個工作日內回復。
這是阿勒泰地區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阿勒泰地區在“五治融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實踐黨建領航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路子,聚焦市域社會治理著力點,暢通服務主線條,織密市域社會治理網,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點的“邊疆市域社會治理阿勒泰模式”。
黨建引領,為市域社會治理把舵領航
阿勒泰地區把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地、縣、鄉(鎮、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書記的一項主責主業,不斷強化黨對市域社會治理的領導,重點從工作職能、內設機構、工作機制等方面加強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明確街道、社區組織、協調、推進轄區政治、法治、自治、德治等社會綜合治理職責,優化機構設置,打造社區事務管理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和綜治中心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大廳。
探索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統籌共建機制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在賦權擴能上做“加法”,賦予街道、社區對轄區單位考核的建議權和對需多個部門協同解決事項的協調權、提示權,在松綁減負上做“減法”,出臺減輕街道、社區負擔實施意見,建立工作事項清單,取消原本由部門承擔的相關事務,破解束縛街道、社區發揮作用的突出問題,推動街道、社區主責主業重心向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轉變,全面推進轄區單位、共建單位黨組織書記擔任街道、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委員,組織在職黨員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崗位,充實基層治理力量。
目前,全地區已組建街道“大黨工委”14個、社區“大黨委”51個,將2萬余名在職黨員合理分配至128個網格黨支部中,明確其維護穩定、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等八項職責,形成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的工作格局。
阿勒泰市恰秀街道紅石社區大黨委書記武倩說:“隨著社區大黨委的成立,人員力量的加強,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社區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更有針對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法治保障,凝聚市域社會治理強大合力
“法治興,黨興,則國家興。要以系統思維,整體推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今年以來,每月9日、19日、29日晚9點在阿勒泰地委黨校,“法治講堂、逢九開講”法治培訓如期開講。
專家教授以視頻形式向全地區干部群眾講法、各級干部“逢一至八”給群眾普法,這是今年地區持續推動法治建設、打造法治政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一項重要舉措,并配套出臺“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體制機制,確保防范風險、處理問題、化解矛盾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在此基礎上,阿勒泰地區政法系統以黨史學習教育厚植為民情懷,以走訪調研問計于民,以解決實事暖心于民,組織政法干警下沉一線化糾紛、解民憂、紓民困,及時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政法干警們用辛苦指數換取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用奮斗指數換取社會的平安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