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大早,我隨政法委邊防辦的干部一同前往邊境采訪。邊境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從開始寫稿就寫邊境、寫守邊人,前幾天剛好推送了一篇關于邊境上種出西瓜的稿子,一路上一直在想象著邊境上的大西瓜。
正午14:00我們到達第一站27號警務站,一會兒功夫大圓桌上除了有香噴噴的手抓肉,還多了好幾個涼菜,涼拌胡蘿卜、辣子、黃瓜、土豆等立刻把圓桌裝扮成五顏六色的。
“這些菜都是我們站上自己種的,也是我們自己拌的......”站長劉元軍介紹到。說著,又端上來一盤甜瓜,被切成了一小牙一小牙的,讓我們品嘗。甜瓜是19號站種的,站長們催我和一同采訪的小楊快嘗嘗,還打趣的說到,你們要是不趕快吃,就沒有了。他們這么一說,倒是提醒了我這甜瓜的來之不易。我心想,這一桌子好吃的對于我們來說再普通不過了,可他們卻是經過了幾年反復試驗的呀!他們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先苦后甜 苦盡甘來”的人。
飯后,大家一同來到院子里,“這是我們種的芹菜,你看就這一窩,那邊是格?;?.....”。劉元軍自豪的說著。
一塊干硬的地里有草、有花、有菜、有樹,它們的生長著,我心想同一塊菜地為什么有的地方能長出花有的地方就不能。期間還無知的問了一句“這么多雜草為什么不拔掉”,站長們紛紛搶著回答“舍不得呀!好容易長出的綠色怎么舍得拔掉”!聽了他們的回答,我的眼睛有些濕潤,后悔自己問了這么一句。
寸草不生的土地長出一片片綠葉,開出一朵朵鮮花,這是怎樣的一種蛻變!
這些植被和我們的守邊衛士一樣頑強的生活在這里,創造著一個個奇跡。沒水沒電沒暖氣的土坯執勤房一步步到如今通水通電通暖氣的紅磚白墻警務站不知道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據說,在戈壁灘最艱難的是找水打井,最深的一口井達435米,打了四次才出水。
只有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護邊員才能安得下心,守得住邊。劉元軍說,在這之前他們站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齊全,地面水泥硬化一直沒有完成,特別是院子冬天下雪不好掃,夏天下雨人腳上沾泥,春夏之際刮的戈壁黃土風,沒準讓端在手里的碗落上一層土,加上站點周邊的蛇、蝎子從沙礫地直接鉆進房子,晚間經常嚇得女護邊員不敢單獨出院門。今年5月份,他帶領護邊員對站內進行了重新硬化,另外縣國有投資公司協調施工單位給他們還安裝了一整套淋浴設備,相關企業還送來了一臺電冰柜,才逐漸解決了這些生活問題。一旁的護邊員古麗加娜爾·巴合提別克說:“我們現在洗浴室、衛生間、庫房、廚房、餐廳全部都是分開的,生活在這里和家里沒什么區別。”
從雪水就干馕到蔬菜水果羊肉湯,再到手機網絡暢通,在這戈壁灘上是怎樣的一種堅守才得以實現!
第二站我們來到26號站采訪副站長巴勒肯·哈德熱斯,一個20出頭年輕而穩重的帥小伙。去之前就聽同事說起過他,所以我一眼就認出了巴勒肯。別看他年紀輕輕,不但各項技能突出,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今年3月份,才上任一個月就代表青河與其他護邊員在地區大練兵大比武中表現突出,獲得了團體二等獎。
“上任7個月以來,他只請過一次假回去看望父母,我們每個月輪崗,該輪到他休息他都不休息,每天早晨早早帶著護邊員跑步鍛煉身體,一直都守在站上.......這個孩子真的很不錯?!闭鹃L楊長青說。
“你怎么不休息,像你這么年輕不都喜歡熱鬧嗎?你不覺得在這里很寂寞嗎?”我很不解得問他。
巴勒肯說:“我上高中的時候在福海職業中學,那里就是軍事化管理,我一直都有一個軍人夢,到了這里我找到了軍人的感覺,覺得我就是為邊防而生,這里就像一個軍營,也是我的家,我守在家里才安心”。
采訪結束,在等待去17號站的間隙,不知從哪里飄來陣陣琴聲,順著琴聲我找到了巴勒肯,原來是他在拉手風琴。他說他正在學習《歌唱祖國》這首曲子,我給他拍了一小段視頻,又回到房間里繼續等待。過了片刻又聽到了冬不拉的聲音,我又出去尋找,又是巴勒肯在彈奏。是的,他確實不寂寞,有家人般的戰友,有音樂還有他的邊防夢怎么會寂寞。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闭?9號站站長耿新忠說。讓戈壁變綠洲就是他們保持不怕失敗的勇氣,經過一次次試驗取得的成績。
如果說27號站那塊地是一抹綠色,那么17號站可以被稱為綠洲。走進17號警務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塊塊整齊的菜地,玉米、辣子、西紅柿、芹菜、土豆、黃瓜、豆角等一種菜品一塊,蔬菜的周圍被格?;ò鼑?,與各種蔬菜盛開的花朵融為一體,更像是一個個小花園,給一望無際的戈壁增添無限生機,誰能想到這“小花園”曾經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走一路驚一路,如果說菜園像花園,那么“守邊餐吧”像是到了城市,有了文化的氣息,一邊是廚房,一邊是餐廳和休息娛樂的場所。今年6月17號站站長梁明賢帶領護邊員自建了這個多功能的“守邊餐吧”。“平時作為我們站的食堂,逢年過節這里就是我們和附近警務站搞活動的場所,這里音響設備齊全,還有投影可以看視頻,有WiFi音響可連接手機藍牙使用,前面8.15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就在這里舉辦的”梁明賢說。
守邊防,我們的守邊人靠的不是等要靠的思想,是敢闖敢干敢想的進取心和勇氣。
“邊境上有多苦,走一次邊境的路就知道了”。前往17號站的路上其實我和小楊就已經感受過一次。那時我心想如果剛吃了一口東西一定會被顛出來的。我和小楊都緊張的不敢說話,緊緊握住車的把手好幾次被彈起來,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地方一定會被彈到車頂。而開車的37號谷建軍站長鎮定自若的開著,還時不時哼著小曲,我和小楊都認為他應該已經習慣了。
從17號站采訪完去19號站的路上,又經過那條路,我們才知道完全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谷站長對梁站長說:“你得給我賠襪子!”“為什么?”“因為緊張的我的襪子都摳破了”“這跟襪子有什么關系”“我緊張就使勁用腳指頭拇扒住地面呀!”“人家緊張都用手抓住把手,你這家伙用腳摳地,真是不一樣,這樣吧改天我給你發紅包吧,紅包上面給你畫一雙襪子怎么樣?”
梁站長又問了一句:“對了,你們倆的襪子沒事吧”“哈哈哈......”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曾經的邊境線根本沒有路,農牧民護邊員數十年如一日都是在戈壁上行走,騎馬、步行翻山越嶺,漸漸走出了牧道,1996年邊境上才開始修路,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土路。
梁站長繼續說道:“看我們這里多好,沒有蔬菜,我們就想辦法種蔬菜,沒有娛樂設施我們就自建一個活動場所?!薄澳鞘?,生活在這里就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什么困難都難不倒我們?!绷赫鹃L和谷站長倆人一唱一和。
這兩個40出頭的男士總是能自尋歡樂,說話也自帶幽默。快到19號站前幾分鐘梁站長給19號站長耿新忠打了個電話,“喂,你們準備好了沒,我們快到了,把你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哦,好好打扮一下......”“組織好人沒,列隊歡迎哦!”“哈哈,他們以為你們架著攝像機去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樂此不疲。
十分鐘后,我們到達19號站已是黃昏時分,19號站的護邊員們確實都在門口迎我們,除此之外,還有五條萌狗站成橫隊伸著舌頭齊刷刷地望著我們。其中有一條就是我早有耳聞的瑪克,我們一下車這群萌狗就在瑪克的帶領下撲向我們,瑪克一直望著我,我問:“我能摸摸它嗎?”“當然可以”,于是我從瑪克的頭部順著鼻梁摸下去,我倆這就算認識了。它好像真的認識我了,也愿意我和做朋友,不停的在我身旁轉悠,時不時要求我摸摸它。據說這條狗跟著站長已經三年多了,五條狗當中它最有特點,它毛發锃亮、又粗又長,一看就不一般,它不僅長的漂亮,還有真本事。
“瑪克真了不起!它趕跑了啃樹皮的兔子,逮住了偷雞的黃鼠狼,有瑪克在,我們更放心!”站內的護邊員們驕傲地說到。而站長耿新忠則說:“在我的眼里,它就是我們站上的一員,更像是我手下的‘兵’,是一個服從命令聽指揮,指哪打哪的‘好兵’?!毖哉Z之中,對無言戰友的情誼和愛溢于言表。
其實在祖國的邊境線上還有一群和瑪克一樣同護邊員們一道默默守衛邊境的萌犬奇兵,它們也是新時代守邊人“最親密的戰友”。
回到26號站天已經黑了,吃完晚飯我們驅車向縣城的方向走去,路上除了車燈,周圍一片漆黑,我們的車像一條蛇在戈壁上盤旋。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用幾個詞來形容我今天的感受,那應該是感動、敬佩和自豪。
“邊防有我在 祖國請放心”,身為一名普通百姓,今天親眼看到祖國的邊境線上有這么一群可愛又勇敢、勤勞的守邊人,用他們的樂觀、奉獻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守護著百姓的安寧,我也感到無比幸福和榮光。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一代代守邊人用他們堅強和毅力實現了戈壁變綠洲的夢想,在祖國的西大門筑起了一道道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