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一米八,戴著一副眼鏡,黑瘦的臉龐,90后的他有點少白頭,看上去比同齡人要更滄桑些,這是張維強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張維強, 28歲,甘肅靜寧人。2012年入伍以來,一直在部隊從事炊事員工作。2018年12月底,在部隊改革轉隸時,張維強堅定地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繼續守衛邊疆,現在是新疆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庫爾特邊境派出所民警。自工作以來,他共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6面,面面錦旗見證他的為民初心。

群眾的事兒再小也是大事
“幸虧送來得及時,要不然孩子的腳腕斷了就接不上了!”醫生說道。
2018年6月2日下午,還在富蘊邊境管理大隊當戰士的張維強路過縣城一個十字路口時,看到一個小男孩躺在馬路中間哭啼,熱心的他上前詢問得知,小男孩在過馬路時被一輛電動車撞倒了,導致左腳腕受傷,熱心的張維強急忙背起小男孩向著醫院方向跑去。當張維強掛完號,交完醫藥費,小男孩的受傷部位被固定后,男孩的父母才趕到了醫院,握著張維強的手遲遲不愿意松開。
“您就是孩子的大恩人!”“孩子只要沒有事就行,這是我應該做的!”張維強說。
幾天后,男孩的家人將一面寫著“民擁軍意比泰山重,軍愛民情似東海深”的錦旗送到了他的單位。
踏實肯干,為人真誠,樂于助人。提及張維強,熟悉他的人都會如此說道。
村民熱斯別克家的房子年久失修,下雨時房子經常漏水,張維強了解后,他找來了沙子、水泥,頂著烈日,和村委會的人員一起幫助熱斯別克修繕了房子。熱斯別克逢人便說:“小張警官特別熱心,他就是我們身邊的貼心人!”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深知做好群眾工作是警務工作的基礎,為此他始終將群眾的事兒當大事來辦,他說群眾的事兒再小也是大事。
每年4月份,曲克爾特村的4萬余只牲畜將從冬牧場轉場到夏牧場,這個時候,總能看到他護牧轉場忙碌的身影。他不是在叮囑牧民不能越境放牧,就是在開展法律法規宣傳。
構建聯戶創平安促穩定格局

“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造精神”“以民為本春風化雨的和合精神”“就地解決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翻開張維強的民警工作手冊,手冊的扉頁上整齊地寫著“楓橋精神”的深刻內涵。
轄區曲克爾特村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的牧業村,自2021年到警務室工作以來,張維強就把自己釘在了警務室。
如何做到零距離服務群眾、全時空守護平安?張維強繼承和發揚“楓橋經驗”,摸索出了一套管用的方法。他通過在村里推行“民警+村上的黨員+治安戶長+村民”聯防聯管形式,不斷構建起了“聯戶平安促穩定,聯戶團結促和諧”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一次,村里的兩名鄰居因土地邊界發生糾紛,張維強獲悉后,和村里的老黨員一起趕到現場,組織雙方調解,并用尺子對雙方的爭議區域進行了尺量,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張警官,我今天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我貸款沒有還,關鍵我根本就沒有貸過款呀,幸虧前幾天你給我說了防騙技巧,我一下就給識破了,要不然我就被騙了!”8月26日,村民艾拉別克說。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事件多發的現狀,今年以來,張維強精心梳理了多發性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特點,編發成了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到、看得到”反詐預警提示視頻,在走訪中,向村民挨家挨戶展開了宣傳,提高了群眾防騙“免疫力”。
今年以來,張維強共發放反詐防詐宣傳資料600余份,及時阻止詐騙案件4起,為群眾挽回損失3萬余元,化解矛盾糾紛26起,提供線索破獲刑事案件兩起,全力打造了平安邊境轄區。
只想為百姓辦更多的事兒

以前在部隊時,張維強是炊事員,每天就是與油鹽醬醋打交道。他說,要烹飪出一桌子鮮美的飯菜,得在“色香味”俱全上下功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民警,不僅要熟悉各類法律知識、執法辦案程序規定等,還要會做群眾工作,這些他正在努力學習中。
俗話說,熱愛是最大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020年,張維強通過努力,取得了基本執法資格證書。他說,信息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趨勢對民警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將向所里的業務骨干學習,不斷充電,爭取拿到高級執法資格證書,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
目前,張維強每天都在村里開展著群眾的工作,他不僅為轄區群眾辦理著身份證、戶口業務,而且他還經常到牧民群眾家里走訪,成為了牧民群眾身邊信賴的人。
如今,這里的牧民群眾有啥事情都喜歡找他,大家都說,小張是個熱心人。
“我只想為百姓辦更多的事兒!”張維強說,警務室工作大有可為,他將在警務室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當好人民群眾的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