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吉回族自治州聚焦總目標,制定機制、高位推動、穩步推進平安昌吉創建提檔升級,不斷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新局面。日前,昌吉州黨委政法委委員、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黨支部書記褚要現表示,昌吉州政法各單位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化實踐,不斷提升治理能力,以更高標準打造平安昌吉。
機制保障 平安創建提檔升級
近年來,昌吉州黨委始終把平安建設納入該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壓實責任、高位推動,以更高標準打造平安昌吉。2020年,昌吉州成功創建為“自治區優秀平安地州”,7個縣市全部創建為自治區“優秀平安縣(市)”,43個鄉鎮(街道)創建為自治區“優秀平安鄉鎮街道”。
法治是衡量平安建設成效的主要標志,昌吉州著力統籌平安建設各項任務,將社會治理中積累的工作機制、方法、措施以立法形式確認。2019年,《昌吉回族自治州鄉村治理促進條例》頒布實施,緊盯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難題堵點,探索鄉村治理的有效模式。今年,昌吉州人大又將《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納入重點立法項目,目前已完成論證評估、立法考察工作,草案正在起草中。兩部條例為今后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針對社會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去年,昌吉州黨委制定《昌吉州“12345”矛盾糾紛多元化預防調處化解工作機制》,為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了根本遵循。“1”即“一個中心”(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合署辦公);“2”即“兩大體系”(矛盾糾紛預防工作體系、矛盾糾紛化解組織體系);“3”即“三個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4”是“四級治理”(縣、鄉鎮、村社區、網格);“5”指“五步工作法”(糾紛摸排、穩控調查、分析研判、聯動調解、以案釋法)。在《昌吉州“12345”矛盾糾紛多元化預防調處化解工作機制》指導下,截至目前,昌吉州、縣(市)兩級黨委政法委共排查矛盾糾紛10275件,化解10152件,化解率達98.8%。
協同推進 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多年來,昌吉州兩級法院牢牢把握平安建設新要求,充分發揮基層法庭前沿陣地作用,以點帶面開展平安建設,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
前不久,昌吉市人民法院濱湖法庭現場指導人民調解員順利調解13起金融系列案件,為金融機構挽回損失470萬元,為當事人節省訴訟費用37000元,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也體現了小法庭在訴源治理、矛盾化解、平安建設中的大作用。

2020年以來,昌吉州兩級法院不斷探索和創新“楓橋經驗”,指導基層法院7個“楓橋式法庭”積極融入社會綜合治理大格局,協助鄉鎮創建“無訟”村、“無訟”社區,力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地。同時,為防止訴源治理走樣變形,出現新的“立案難”,加強立案、審判、執行等關鍵環節銜接和對辦案主體的全面管理。全面推進訴源治理2年來,昌吉州7個縣市“萬人成訟率”呈連年下降趨勢。
2019年以來,昌吉州中級法院提高審判質效,率先設立速調快審區,建成“線上線下”3個特色調解室。設立全區首家“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在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等重點景區設立8個旅游巡回法庭,在“訪惠聚”工作隊駐地、鄉鎮、街道、部分社區建立91個“法官工作室”,審判工作質效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昌吉州兩級法院受理案件34710件,其中民商事案件16274件,訴前調解7259件,訴前調解成功5759件。
依法監督 營造法治營商環境
昌吉州兩級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忠實履行各項法律監督職責,為平安昌吉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近日,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出臺了公益訴訟觀察員制度。首批來自鄉鎮機關、民營企業、醫療衛生和法律服務行業的14位人大代表擔任公益訴訟觀察員,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訴訟、拓寬線索渠道,形成保護合力。
從2018年全疆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至今,昌吉州檢察機關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1556件。今年以來,昌吉州檢察機關發現公益訴訟線索44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371件,公益訴訟工作始終走在全疆前列。
2019年5月1日,阜康市某鑄造有限公司工人王某從高爐工作平臺墜落,后經搶救無效死亡。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煉鐵長、車間主任和安全主管黨某等4人被公安部門刑事拘留,后被提請批準逮捕。同年5月28日,阜康市人民檢察院認為4人無社會危險性,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事故發生后,黨某等人積極施救,及時向應急部門報告,后向被害人家屬賠償130萬元,取得諒解。在審查起訴階段,黨某等人自愿認罪認罰,適用從寬處罰制度,經過公開聽證,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昌吉州檢察機關為服務“六穩”“六保”作出的努力。
近年來,昌吉州檢察機關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堅持依法保障民營企業權益,完善涉企案件辦理機制,準確區分企業經營者自然人犯罪與單位犯罪、合法財產與違法所得、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防止適用法律不當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嚴格掌握入刑標準,防止和糾正對民營企業違法立案、越權辦案,堅決防止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
深化改革 踐行執法為民理念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放管服”改革,重拳打擊違法犯罪——作為平安建設的主力軍,昌吉州公安機關始終關注民生熱點,想方設法為民辦實事,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張夫婦常為生活小事爭吵,一吵架就報警。接到老張的第13次報警后,建國路派出所治調工作室民警積極勸導妥善處理,夫妻倆終于和好了。”6月12日,昌吉市建國路派出所所長鈕彬介紹,該所治調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先后調處糾紛634起,調處成功率達98.5%。2019年,該所獲評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今年以來,昌吉州公安機關落實“放管服”改革成果,出臺18項便民利民措施,就群眾關心關注的戶籍業務網上辦、出入境證件簡化辦、車駕管業務優化辦、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老年人辦理業務不便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加以解決。
通過搭建四級反詐預警勸阻聯動機制、推廣安裝“國家反詐中心”官方政務號和“金鐘罩”反詐小程序,多形式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工作等舉措,“全警反詐、全社會反詐”格局已初步形成。前不久,昌吉州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新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中宣傳月及相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今年1至4月,該局共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9人,為群眾挽回損失313.66萬元。
搭建平臺 法律服務人人共享
多年來,昌吉州司法行政系統聚焦人民調解、司法救助、法律服務,助力構建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張律師,太謝謝您了!要是沒有您,我真不知道這個官司怎么打?!苯?,拿到判決書的郭某對法律援助承辦律師張星敏說。
常年在昌吉市打工的郭某因感情糾紛被人刺傷,案件于2020年7月14日公訴至法院,郭某向昌吉州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該中心得知郭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為其開辟“綠色通道”,并指派經驗豐富的張星敏辦理案件。
近年來,昌吉州重視織密法律援助網絡,縱向構建州、縣、鄉三級法律援助服務平臺,橫向建立了法院、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群團法律援助工作站,已設立州縣兩級法律援助中心8個,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186個。同時,昌吉州實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顧問通過“定期+預約”“線上+線下”的模式,為特殊群體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2018年至今,昌吉州法律援助系統受理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經濟困難群眾等群體法律援助案件近200件,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80萬元。
“把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矛盾糾紛化解整合“打包上架”,讓居民只進一扇門,就能滿足法律需求,像進超市一樣便捷?!?月7日,奇臺縣司法局副局長湯美輝說,該縣的公共法律服務實現了“超市化”。
近年來,奇臺縣深化“楓橋經驗”,統籌軟硬件設施,搭建起了以基層黨組織為統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4”平臺為依托,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多元化解矛盾糾紛體系。從縣委領導到村(社區)兩委成員,從“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到平安志愿者、網格員,從專業調解員到社區調解組織,形成了人民調解有溫度、司法處置有權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