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新疆,風景如畫。走進賽里木湖景區,碧水藍天令人陶醉,湖面泛起層層波紋,宛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天山山脈。美麗風景背后,凝聚著法治力量的呵護。2019年11月29日,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查批準《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賽里木湖保護條例》,條例實施一年多來,賽里木湖景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今年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新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法治護航,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以法治筑起生態屏障,守護大美新疆的綠水青山。”8月12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娟說。
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生態立法、監督檢查等方式,為新疆綠色發展之路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完善立法 筑牢生態屏障
新疆地域遼闊、風景秀麗,守護好碧水藍天凈土,必須依靠法治力量。
“一直以來,生態環境立法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完善立法,多層次、全方位織密生態環境的法規保護網,用法治來調整利益格局、規范行為秩序。”李娟說。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和修訂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自治區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除自治區外,擁有立法權的州市人大常委會也穩步推進生態環境立法。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先后制定頒布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賽里木湖保護條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鄉村環境治理條例》對鄉村環境治理的原則、重點等進行了明確,通過立法形式,建立推進“美麗克州”鄉村振興工作的長效機制;《克拉瑪依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除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原則外,還專門對石油石化企業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作出規定。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準確把握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需求,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通過召開專家論證會、前期調研、召集人大代表征求意見等方式,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啟動修訂《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的前期調研論證工作。通過修訂進一步明確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交易、繁育、運輸、檢疫等環節的執法監督主體和監管責任,細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具體規定。
目前,我區現行有效的生態環境類地方性法律法規已有80余部,為護航綠水青山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強化監督 守護生態底色
在石河子市建在垃圾場上的瑪河生態公園,認真檢查“垃圾山”改造工作;實地查看阿拉爾市居民小區里的智能垃圾房使用情況,詳細了解該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
今年6月7日至11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了以“依法監督固廢污染防治,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1年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效實施。
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已連續開展25年,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實施情況,聚焦大氣、水、土壤以及農村環境整治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的以監督檢查宣傳為一體的大型監督活動。
今年是自治區人大代表王玉剛第六次參加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區生態環境立法越來越完善,每年執法檢查的主題都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體現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守護綠水青山的決心。”他說。
“‘天山環保行’已成為自治區人大的一個重要品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法制處處長宋志明說,通過執法檢查,保證了各項法律法規有效實施,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突出問題的解決。
2020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了以“依法防治土壤污染、助力打好凈土保衛戰”為主題的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并將發現的問題轉交自治區人民政府。經過認真整改,截至2020年底,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全區90%以上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我們通過專題調研、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和跟蹤監督等多種方式,做到持續監督,久久為功,監督工作推動法律的不斷修改完善,促進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切實發揮監督的利劍作用。”宋志明說。
持續宣傳 樹牢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不僅是相關部門的責任,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區各級人大通過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宣傳,讓群眾懂法守法,樹牢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王玉剛在今年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中,走進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西寧路街道第十一社區進行了察訪,令他欣喜的是,以前社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靠的是積分獎勵,現在垃圾分類已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
“這個轉變充分說明,我們開展環保普法活動取得了實效,‘兩山’理念深入人心。”王玉剛說。
人大代表離群眾最近,最能聽到群眾的呼聲,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人大代表宣傳員的作用,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講法律法規。
自治區人大代表古麗斯瑪爾·克比爾十分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她經常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最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向他們普及相關法律法規,踐行人大代表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昌吉回族自治州出臺多部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對濕地進行保護與修復。2019年,占地面積1492公頃的北庭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為提升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當地政府部門及地方人大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多次普法宣傳活動,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周邊的許多村民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綠色飯”。
“優美的環境也是一筆財富。”家住吉木薩爾縣北庭鎮的張秀文從前以種地為生,退耕還濕后,她在北庭國家濕地公園附近開起了農家飯館。
“現在,濕地公園環境越來越好,來這里的游客變多了,我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紅火。”張秀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