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記者慕名來到喀什地區葉城縣司法局巴仁鄉司法所,采訪“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司法所所長時江勇。


每個空間都在“講法”
“有個性!”一下車就有人大聲說。
一本水泥制成的超大《憲法》雕塑立在司法所大門的一側,門兩旁,一塊塊刻有“愛國”“誠信”“厚德載物”“友善”等紅色字體的擺石很是搶眼。

“學法讓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會更和諧”“誠信通四海,法治安天下”兩塊大型宣傳牌立在走向司法所的必經之路。
走進小院,一個用鐵條焊成的圍棋盤引起記者的注意,紅色的“忠、孝、仁、義、禮、智、信、廉、法”棋子將黑色的“貪、毒、賭、腐、惡、邪”棋子團團圍住,寓意十足。再環顧四周,每一個法治宣傳的形式和內容都經過了精心設計。
進入被稱之為“巴仁鄉法治教育基地”的后院,宣傳欄、宣傳畫……目光所及皆是,可利用的空間沒有一塊是“閑”著的。
時江勇介紹,石頭上的字畫、墻上的宣傳標語都是他自己臨摹的,鐵架子也是由他設計,再讓有電焊特長的司法協理員焊接的,而一部分原材料是廢物利用。

時江勇回憶,2015年10月,他剛來司法所時,這里只是一棟空蕩蕩的房子。2019年4月中旬,結束駐村工作后,他重返司法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環境。
“后院原是一塊廢地,不屬于司法所,之前只能看到一棵大柳樹、煤渣和建筑垃圾,后來鄉黨委將此地交給司法所使用,我就帶領有電焊、木工、砌筑特長的司法協理員平整、打造,耗時半年多,‘巴仁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成。”時江勇說。
“塑形行動”:變了樣塑了形
1976年12月出生的時江勇,17歲時從陜西入伍來到新疆。
喜歡寫寫畫畫的時江勇,在部隊干起了文書工作。1999年12月復員時,面對回家還是留疆,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新疆。理由很簡單,他要做“公家人”,干出樣子,給父母和親朋爭光。
2000年11月,時江勇被分配到葉城縣洛克鄉人民政府工作,此后他干過農辦干事、宣傳干事、黨建辦干部、設施農業辦干部……鄉里一般干部的崗位他幾乎干了個遍。
2013年8月,時江勇調入葉城縣司法局;2015年10月,他響應號召下基層當司法所所長,駐村歷時3年多;2019年4月中旬,他重返司法所崗位,深入了解巴仁鄉的情況后,他決定首先要讓群眾了解司法所的職能是什么、能提供哪些服務?
于是,一場“塑形行動”開始了。
沒經費,他將半年多的工資墊了進去;沒人力,他帶著三四名有電焊、砌筑、噴漆特長的司法協理員利用業余時間改造辦公場所和庭院、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創建法治文化廣場、修建廊亭……

現在的司法所,是時江勇帶領一班人苦干近1年的成就。當年那個只有一人的小所,如今變成了一個由1名政法干部、5名司法助理員、3名保安、24名司法協理員組成的大所。
“要賬專家”:在調解中收獲信任
“要想讓群眾打心底認可你,就得幫群眾解決好問題。”時江勇決定從“幫辦”入手。
司法所事務多,時江勇力求樣樣做到位、做到好。工作中,他越發感受到人民調解工作在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后半年,在各項工作進入軌道運行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上。

適逢鄉村建設全面鋪開,各個建設項目都少不了農民工,因而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隨即顯現了出來。
“簽勞務合同時,一定要有用工公司的名稱、公章、法人姓名、身份證復印件和聯系電話;簽合同應要求用工方購買人身保險;老板打欠條時,要求他附上身份證復印件……”時江勇主動亮出身份,向農民工傳授簽訂勞務合同的注意事項、防范工資拖欠的辦法等。
“出了問題就來司法所,我來幫大家維權……”時江勇時常叮囑務工的農民工。
2019年,一名外地老板在巴仁鄉承租了紅薯加工廠和核桃加工廠,原料和用工都來源于廠區附近的幾個村。結果,企業虧了,老板拖欠了村民的勞務費和原料費后躲了起來。此事牽涉了80余名村民,金額逾10萬元。
這下炸了鍋。
2020年夏天的一天,村民得知老板在的消息,呼啦啦地堵滿了院子,群情激憤,矛盾即將升級。
時江勇聞訊趕了過去。“大家的目的是為了要回錢,但是圍堵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請大家相信我、相信司法所,我有信心、有能力幫你們拿回血汗錢。”時江勇向村民們承諾。
“你現在趕緊籌錢,村民的工作我來做,不能讓事態擴大或惡化。”時江勇對老板說。
人散去后,時江勇感到了擔子的重量。于是,他天天給老板打電話,了解籌錢進展情況。
幾天后的一天上午,他得到“錢已湊齊”的消息。于是,通知村民到司法所領錢。當大部分村民收到了拖欠的款項后,老板一天的手機轉賬額度已到,少數村民因沒有拿到錢急了眼。
時江勇拿出手機,替老板給村民墊付了剩下的1.7萬余元,圓滿解決了矛盾糾紛。
2020年秋,巴仁鄉一名村民為一“三包”老板干活,老板欠他4萬余元的工錢。好在他記住了時江勇的囑咐,簽合同時留下了真實可靠的信息。“三包”老板跑了,但“一包”的公司在。時江勇穿著制服,拿著證件,帶著村民找到了公司負責人,并向其說明情況。
第二天,這名村民就跑到司法所告訴時江勇,錢已經到賬。
從此,時江勇在當地人心中成了“要賬專家”,遇到問題慕名找來的人越來越多,他也在一次次“幫辦”中收獲了信任。
“信任是無價的”
時江勇拿出1.7萬元借給欠薪的老板,有人為他捏了一把汗,萬一還不上呢?
“不會!信任。”時江勇說。所以,時江勇為債主墊錢的事,一樁又一樁。
今年4月,司法所來了一名老阿姨,說阿某買了她家的舊鋼材,合計800元錢,催要多次至今不見給錢,現在家里急需用錢,手頭又緊,尋求幫助。
時江勇當即打電話落實,阿某承認有這事,只是現在手上沒錢,等賺了錢一定還。時江勇放下電話,從自己兜里拿出800元錢,請老阿姨收下應急,并留下了收條。阿某得知后,在兩天后送來了800元錢。
6月中旬,鄉郵政所一職員路過司法所碰見了時江勇,聊天時得知,司法所一協理員欠付郵政所498元代收費。時江勇證實此事后,立刻將500元現金付給該職員。不久,協理員便將錢還給了時江勇。
據了解,目前,時江勇還有2000元墊付款在“外”。
“我相信,他們如果有,一定會還的。”時江勇說,信任是無價的。
這個硬漢拿出了“繡花”功夫,追求完美地打造出一方法治宣傳陣地,細心耐心調解好每一起矛盾糾紛,為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和諧鄉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9年至今,時江勇獨立調解各類案件700余起。2020年12月,他因工作突出,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