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平安君前往距離喀什市70公里外的喀什地委政法委“訪惠聚”工作隊駐村地——疏勒縣阿拉甫鄉托木艾日克村。
托木艾日克村位于疏勒縣東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處疏勒、英吉沙和岳普湖三縣交界中心。2018年貧困戶占25.2%。
2018年3月,第一批“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時任喀什地委政法委副書記楊楠率隊進駐托木艾日克村,拿出了一個“樹起基層黨組織旗幟、甩掉落后帽子、砥礪爭創先進”的頂層設計方案和行動方案。從此,以地委政法委干部楊楠、梁冰、王進濤、李林為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的四批“訪惠聚”工作隊共25名隊員先后進駐托木艾日克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決心和氣魄,堅韌不拔地做著一件事——改變。
如今的托木艾日克村變成什么樣了呢?
請跟隨平安君的鏡頭,一起逛“新村”。
變了新顏的村容村貌

會議室里的返鄉大學生

在村委會二樓會議室里,一部分假期返鄉的大、中學生正在學習《民法典》,年輕的村干部古麗斯坦·艾海提用國家通用語言逐條講解。
自2015年以來,從托木艾日克村已走出70多個大學生,現有60多名學生在全國各地大學就讀。
家家戶戶別樣的門頭
村子里,各戶院子大門外再延出一個葡萄門廊,這是喀什各地農家的“標配”。
托木艾日克村的葡萄門廊以木質的菱形花式為主,清一色的姜黃色,遠遠望去,統一規整。風格配套成型的還有各小組的大門、過渠小橋。
奪目的當屬家家戶戶門廊前上方的那塊印有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宣傳牌。

現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林說:“全村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門牌,目的就是讓社會主義文明道德觀和良好的社會風尚深入人心。”
農家院里的孩子們


尚未走近,歡快的音樂聲已經從大院里飛出。
為迎接古爾邦節聯歡會,各小組的大孩子們正在組織小孩子們積極排練,準備迎接一場大“PK”。
艾麥爾·艾散家的衛浴室

艾麥爾·艾散一家有6口人,以前靠種地維持生活,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曾是村里1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
如今已脫貧的艾麥爾興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了他家和城里人家一樣的衛浴設施。
截至2019年6月,托木艾日克村整體脫貧,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托合提·瓦斯力院子里的自留地

在村民托合提·瓦斯力家的庭院里,郁郁蔥蔥的自留地占到了庭院的一半,里面種植了多種蔬菜。
村支部書記布瓦熱吉·依明說:“村民以前沒有種菜習慣,也不會種,為了鼓勵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外的土地種菜,我們的干部是求過、教過、帶過,經過了一個艱難的過程。直到大家嘗到了甜頭后,都學著種了。”
阿迪力·托合提是托合提·瓦斯力的兒子,今年剛從昌吉學院畢業。他由衷地感嘆村里近幾年的變化:“我太羨慕現在的小朋友了,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國家通用語言,黨和國家給了我們各種優惠政策,還有 “訪惠聚”干部各種具體的幫扶。我們遇到了最好的時代。”
驕傲的婆媳新關系

圖爾蓀古麗·達吾提和大兒媳米日古麗·吾普爾、小兒媳努日曼古麗·艾麥提的親密關系在村里傳為佳話。大兒媳米日古麗·吾普爾學習了美容美發,在全鄉開起了第一家美容美發店,為鄉里的年輕人定制美麗造型。小兒媳努日曼古麗·艾麥提相夫教子,是婆婆管理大家庭的得力助手。
艾克拜爾·艾麥提的時裝城

在村頭的巴扎一條街上,艾克拜爾·艾麥提開的上海四季時裝城絕對是一個“角兒”,店面裝修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在500平米的營業廳里,市面流行什么,這里就會有什么。
艾克拜爾·艾麥提年收入三四十萬元,是托木艾日克村的致富帶頭人。“我有福氣,趕上了國家好政策,村里和工作隊都這么幫我。”艾克拜爾·艾麥提對黨和國家充滿了感激之情。
第一書記的“偵察機”

2021年1月,托木艾日克村來了一個種植業經營團隊。經過考察,確認這片土地特別適合種植優質朝天椒。于是, 村兩委和工作隊的干部一個個變身種植朝天椒的專家,帶領和鼓勵著村民種植朝天椒,開啟了訂單式農業生產模式。
春播季節,97戶村民種植了267畝朝天椒,收益不負眾望。2021年,241戶村民種植了1167畝朝天椒,只要保證產量和質量,收獲就已在訂單上了。
為了確保產量和質量,李林自費買了一架無人機,代勞了人工對朝天椒生長過程中狀況的“偵查”,查看上千畝辣椒田,原本10個人快馬加鞭地看需要2天時間才能完成,而現在一架無人機十幾分鐘就全部搞定,然后精準地“對癥下藥”,保證“藥到病除”。
如今,千畝辣椒田長勢良好,保守估算能收成600噸,按照訂單價格估算,將受益720萬元。
“李跑跑”的盡心盡力
4月的一天,工作隊員李敏學入戶走訪時,村民阿依古麗告訴他:2020年5月,一個姓馬的老板帶人在她家門口修建水渠,她為其打工了十余天,至今未拿到工錢。
幾經輾轉,李敏學了解到工程老板姓馮,查實阿依古麗應得勞務費1775元。但因三角賬,致使馮老板拖欠農民工工資。
李敏學是一鼓作氣,追到欠賬的公司進行協調。
在李敏學的努力下,6月10日,資金到賬。李敏學一舉幫助解決了30多個工人的工資。阿依古麗當天就收到了2000元工資。
李林說:“我們就奔著一個目的,全心全意、全情全力,化大事為小事,化干戈為玉帛。”
“少壯”駐村隊

目前正在駐村的“訪惠聚”工作隊,共有4名隊員,平均年齡30歲。最大的是1986年出生的隊長李林,其余全是90后。
李林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夫妻倆都是政法干部。“有父母幫帶孩子、有妻子理解支持,我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駐村工作中,統籌、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駐村讓我收獲多多。”
李敏學感慨:“特充實,有干不完的工作!”
還是準新郎的王建云卻是別有滋味在心中。他是村里網格建設的技術主力,常常忙得沒有時間想念新婚的妻子。
張松澎是老隊員,已經有駐村一年的經歷。沒有干過農活的他,現在掄起坎土曼已是得心應手。
就是這么幾個年輕人,帶領著村里的年輕人把駐村工作做得有條不紊、如火如荼。
托木艾日克村在這樣一批批有想法、有辦法的“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傾心、傾情、傾力地奮斗中,變得多姿多彩、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