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二庭副庭長努爾阿吉·圖拉克被評為“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在此之前的數年間,他還榮獲了“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被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分別授予一等功、二等功,在新疆法院系統可謂聲名赫赫。
7月中旬,記者前往喀什,采訪了努爾阿吉。

一步步靠近夢想
取得今日的成績,于努爾阿吉而言并不意外。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了努爾阿吉身上正直、好學、嚴謹、樂觀的特質。
努爾阿吉說,這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努爾阿吉的父母都是黨政機關的退休人員,他們始終教育孩子們要愛國、敬業、勤奮、向上。
1997年,努爾阿吉參加工作,以技術人員的身份進入疏勒縣種子公司。200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剛工作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努爾阿吉親眼看到身著制服的法官公正執法,那一刻他的心底也燃起了正義的“火苗”。
工作幾年后,他越發覺得與理想背道而馳。通過學習,他先后在新疆兩所高校就讀經濟管理和翻譯專業,并最終考取本科文憑。
2008年,工作十一年后的他如愿以翻譯的身份進入伽師縣人民法院工作。
步入熱愛的工作領域,并未讓努爾阿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審理中,努爾阿吉承擔翻譯任務。
因案情復雜,原告和被告人數較多,這起案件審理了兩天半。當庭審結束后,他走出法庭時感覺非常疲憊,卻成就感滿滿。
在一起執行案件的案卷材料翻譯中,他第一次接觸到“支付令”這個詞,他一臉懵。同事看出他的難處,主動為他解釋。
這件事后,努爾阿吉意識到“法言法語”的重要性。逮著機會,他就向同事求教,有時間就“泡”在單位的閱覽室研究。
這讓他逐漸成長為喀什地區法院系統的“專家型”翻譯。
要做就做到最好
2009年,努爾阿吉參與了喀什地區一批重大案件的辦理,連續工作58天,翻譯了近40萬字的材料,超高質量完成工作,為喀什地區當年的刑事審判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長時間面對電腦,導致他在這次工作結束后戴上了近視眼鏡。也是在這一年,他順利通過了司法考試,成為助理審判人員。
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2011年,在圓滿完成了一次重大工作任務后,努爾阿吉調至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工作。
每發生重大刑事案件時,他都主動請纓參與到案件審判中。
他說:“我是黨員,必須沖在前面。”
在同事眼中,努爾阿吉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同時也決不拖泥帶水。
院領導曾將一份170多頁的審理報告交給他,問道:“你需要多久能翻譯完?”他拍著胸膛回答,“一個禮拜”。
當他打開報告時瞬間傻眼,這份報告的字距和行間距較一般報告都要小很多。
他加班加點也只翻譯了十幾頁,相較往常他可以完成二十至三十頁。但既然說了,他就要做到。
接下來,他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近19個小時都在伏案翻譯。一個星期后,他如期將翻譯好的審理報告交給領導。
“我這人性格就是這樣,要做就做到最好。”努爾阿吉言語中透露著堅定。
因為精通雙語,他的辦案效率很高,通常需要2—3個月才能完成的案件,他只需一個月左右就可完成。
從事刑事審判工作11年,努爾阿吉早已是身經百戰的辦案能手,但他仍在不斷鉆研的路上,他喜歡隨身攜帶法律書籍,閑暇之余認真查閱法律條文、研究優秀審判案例、學習優秀庭審視頻,在審判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工作素養。
不放過一個犯罪分子
“你不相信我,難道你還不相信努爾阿吉法官嗎?”
朋友間常年的一句調侃,折射出努爾阿吉的剛直不阿。
刑事案件不同其他案件,每起案件都可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在辦案中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
“我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努爾阿吉說。
努爾阿吉大部分時間都奔波在各縣市,巡回開庭審理各類刑事案件。
“刑事違法犯罪就像醫院里的傳染病,如果不完全清除那些傳染病源,哪怕遺漏一個,他還會繼續傳染,必須將‘毒瘤’徹底清除,才能還社會一個清凈。”努爾阿吉說。
在同事和家人眼中,努爾阿吉是個“工作狂”。清早他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崗,提訊、審查、庭審、寫審理報告……深夜加班是常事。
2017年,為了辦理一批重大刑事案件,他連續45天在單位工作未回家。
在處理棘手案件時,他與庭室骨干法官一起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協助偵查機關對案件事實、證據等進行全面審查,共同確定取證方案和收集證據的方法,發現遺漏證據問題,及時列出補證提綱,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
翻譯案件材料、制作庭審預案、制作庭審風險評估分析報告……他力求將所有問題解決在開庭前,做到萬無一失。
在制作審查報告時,他嚴把材料質量關,以確保案件順利、扎實審理好,既加快了案件審理的速度,又保證了案件材料的質量。
11年來,他承辦各類刑事犯罪案件500余件,每起案件都在審限內審結,無一被上級法院發回重審或改判,更無一起冤假錯案,有力維護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威嚴。
鐵漢亦有柔情。采訪尾聲,努爾阿吉感慨“如果父母能看到我如今的成績該有多好。”
幾年前,努爾阿吉的父母先后故去,成為他心底永久的遺憾。他將自己取得的一份份榮譽證書和獎章送給兩個孩子,他相信這一枚枚獎章就是孩子們最好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