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和靜鎮克再村村民艾再孜·買明老人家的玉米地,克再村警務室警長朱成彥正帶著民輔警幫老人收割套種的孜然。

經過連續兩天的勞作,13畝套種的孜然被裝上電動三輪車送到了村上的晾曬場,很快就被采購商收購一空。老人高興地來到克再村警務室,握著朱成彥的手,說:“有你們的幫助,我困難的事情沒有。”
艾再孜今年77歲,兒女不在身邊,與老伴及年幼的孫子、孫女一起生活,家里種植有30畝地農作物和經濟作物、2畝果園,養了30余只羊和2只大鴕鳥,經濟狀況尚可,唯一讓老人覺得困難的是,老兩口年紀大了,家里缺乏勞動力,農忙時節更是力不從心。
2020年7月,擔任克再村警務室警長不久的朱成彥在入戶中了解到這一情況,決定幫助這家人。老人家的院子前面有2畝果園,種植有200多棵無花果樹、石榴樹,院子左側喂養著羊、雞、鴿子、鴕鳥等家禽,因種植區與養殖區之間沒有圍墻,常有家禽從圍欄里跑進果園,啃吃樹干樹枝葉,導致果樹枯死,冬天會有樹齡較短的果樹凍死,損失較大。
朱成彥決定在家禽家畜與果園之間砌一堵墻,既能防風,又能防止家禽進入果園。他征詢了老人的意見后,幫助聯系了兩三千塊廢棄的舊磚,組織民輔警用半天時間,在種植區與養殖區之間砌了一堵長30米、高1.8米的磚墻。如今,老人家的果樹掛果多,長勢喜人。

艾再孜老人家附近一條五米寬的灌溉渠引起了朱成彥的注意。從老人口中得知,多年來,每到學校放暑假,他都大門緊閉,唯恐孩子們溜出去發生意外。于是,朱成彥組織民輔警,找來鐵絲網,設置了一道防護網,掛上安全警示標識,為過往村民,特別是村里的孩子們筑起一道安全網。
“他是我的警察爸爸。”當筆者提到朱成彥時,艾再孜老人的孫女伊力米努爾·阿不都拉言語中透露著自豪。
伊力米努爾自小聰明漂亮,可是,在她1歲時,因家人疏忽,坐在學步車中的她滑進了家門前的渠中。幾個小時后,忙完勞作的家人才找到她,經過醫院急救,伊力米努爾轉危為安。或許是自此落下了病根,2018年11月,體弱多病的她感到腿部疼痛,已無法下床,后被醫生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伊力米努爾只有輟學在家。
得知情況的朱成彥立即將情況向派出所報告,所長秦睿熠積極聯系當地鄉鎮黨委和衛生院,免費為孩子提供了烤電用的理療設備,用于在家治療。每隔15天,伊力米努爾再去鄉衛生院打針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伊力米努爾的腿部關節的腫脹程度得到改善,已經能下地走路,并返回了校園上課。
為了幫助伊力米努爾盡快恢復,朱成彥還自費在村民處訂購了牛奶,不定期地給艾再孜家送去,為伊力米努爾補充營養。時間長了,朱成彥便成了伊力米努爾的“警察爸爸”。
艾再孜老人只是克再村警務室幫扶的眾多困難群眾中的一員。克再村警務室積極為群眾解決“煩心事”“關心事”,在真誠為民、真心辦事中收獲了群眾的贊許。
“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重視小事、解決小事。其實,群眾遇事找我們,是因為信任,只要常懷愛民之心、常立為民之志,從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為群眾釋疑解惑、排憂解難,每一點汗水、每一份真誠都不會白費。”朱成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