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工作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如何打造‘新城’經驗爭創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結合轄區實際,探索實施的‘新疆味道’調解法確實服務到了老百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所長呂志杰說。
“奶茶式”柔調梳理
“趙叔,抱一下。”
“這小伙兒,我這調解小功夫可都傳授給你了。”
大家親切地跟調解員趙傳軒打招呼。溫文儒雅、正氣十足是大家對趙傳軒的第一印象。熟悉的人都知道,新城派出所有個“老趙調解室”。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調解夫妻倆的矛盾一定要講究方法。”回憶一起家庭糾紛,趙傳軒說。
鄭某和老公賈某網上相戀并結婚。婚后不久,因家里生意不佳產生矛盾,賈某被鄭某拳打腳踢,自尊心受挫,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拒絕回家。鄭某束手無策,頻頻給賈某撥打電話發送短信并惡語相向,兩人情緒一度失控。
趙傳軒了解情況后,分別把兩人約到調解室談心。

家庭有啥困難沒?對妻子(丈夫)是不是有什么看法?孩子最近變化大嗎?……
一來二去,夫妻二人慢慢向趙傳軒吐露了心聲……
趙傳軒經過情緒梳理,發現二人并沒有原則性的問題,便以情入手,耐心細致地開導兩人,讓彼此打開心結,重歸于好。
趙傳軒說:“調解工作要做到‘三不’,不辭勞苦、不厭其煩、不怕重復,要耐心傾聽家長里短,就像奶茶一樣細膩柔和,打通當事人的心理防線。”
“拉條子式”快速聯調

剛進樓道,就聽見了吵架的聲音,南湖警務室警長王華生急忙上到三樓,就看見兩人正在吵架。看到王華生來了,兩人都拉著讓他要評理。
原來家住四樓的小呂家漏水,滲透到三樓的李阿姨家,導致墻皮脫落。兩人自行商議重新粉刷,小呂說把損壞的位置修補一下即可,李阿姨害怕墻面會花,要求全屋粉刷。
“這個墻皮難道是我自己摳下來的嗎?小王,你來這正好,你評評理。”李阿姨嗓門提高了一個度。
“我不是說給你修了嗎,你咋不說全屋給你翻新呢。”小呂也不甘示弱。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起來,互不相讓。
聽了事情的原委,王華生耐心勸解雙方先冷靜下來,然后通知社區、物業多方聯動,快速組建聯調隊,分別同兩位當事人談話。
王華生說:“你看,李阿姨,房屋漏水是不可控因素,肯定要給您修的,全屋粉刷是有點過了。”
“我就是個刀子嘴,我就是怕把家里補得花里胡哨的,看著鬧心。”
隨后,王華生與物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兩人終于達成共識,握手言和。

王華生“較真”的性格在新城派出所里是出了名的。他堅持“矛盾不上交”,研究“拉條子式快速聯調”法。按照“當日聯席、兩日答復”要求,召集社區黨員干部、駐所律師、物業、義警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重點調處疑難復雜糾紛,合力推動矛盾快速化解。
“馕餅”式和圓化解
“這兩家又吵起來了,可兇咧。”路過沙南村口,村口聊天的大姐引起了沙南警務室警長李生福的注意。
“大姐啊,您跟我嘮嘮,咋的了這是?”李生福停住了腳步。
原來王大爺修了個雞圈,隔壁的鄰居說占了他家地盤,已經拆了雞圈三回了。庫爾勒近幾年發展迅速,沙南村位置比較特殊,屬于城鄉結合處,流動人口較多,矛盾糾紛不斷。

不管是單位同事還是轄區群眾,都知道李生福有一張“婆婆嘴”,兩條“媳婦腿”。
“小李,你可算來了,你瞅瞅我家圈,氣死我了。”還沒等李生福開口,王大爺一把拽住他的胳膊。
“老王,你就處處占我便宜啊,別跟李警官套近乎,他跟我熟著呢,我家水管還是小李給我修的呢。”隔壁鄰居趕忙抓住李生福另一個胳膊。
“這大熱天,你們也不讓我進屋坐坐。”李生福笑呵呵地說。
“你倆消消氣,十幾年的老鄰居了,我可記得上次王大爺生病,還是你幫忙叫的120呢。”
李生福不緊不慢地跟兩人用鄉音聊鄉情,說著曾經的情誼,熟悉的家鄉話打開他們的心結,最終兩人看著對方笑了起來,將矛盾化解在桌面上。

在矛盾調解中,李生福充分發揮懂節奏、有效率、接地氣的優勢,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評聽得進去的理,以“和”以“圓”為標準,當好和事佬,將各個家庭內部、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紛紛打撈上來,在太陽底下晾一晾,曬一曬,用“馕餅式和圓化解”法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庫爾勒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修“心路”,解“心結”,按照“平安滿意‘調’為先”的思路,在矛盾糾紛調解上下功夫,用“新疆味道”打造護民安、助服務、正社風的基層警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