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國慶節!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5年10月1日的《新疆日報》頭版,一行大字,連同兩個醒目的感嘆號,表達著天山南北各族兒女發自內心的喜悅。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這一偉大創舉,奠定了新疆今日和諧穩定、繁榮發展的基礎,鑄就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榮耀和輝煌。
慎重穩進的步伐
在《霍城縣志》中,一張歷史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大路上殘留冰雪,人們身著棉服,高舉紅旗,敲鑼打鼓,場面熱鬧非凡。這是1953年11月15日,霍城縣伊車嘎善錫伯族自治區(鄉)成立時的場景。
1953年,新疆開展民族區域自治工作,選擇霍城縣錫伯族聚居的伊車嘎善進行試點,成立了伊車嘎善錫伯族自治區(鄉)。時光荏苒,2014年,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劃歸霍爾果斯市,但這段光輝的歷史,依然被人們銘記。它記錄著我區在實現民族區域自治道路上的穩健腳步。
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p>
1952年9月,新疆民族區域自治籌備委員會成立后,在中共新疆分局的領導下,積極進行了各項籌建工作。
“籌委會”在全疆范圍內編印以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錫伯、俄羅斯等多種民族文字的民族區域自治宣傳材料;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各階層對民族區域自治的意見;派人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學習他們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經驗。
在調查研究基礎上,1953年,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向黨中央上報《新疆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計劃(草案)》。1954年4月13日,黨中央復電新疆分局,基本同意該草案。
中共中央針對新疆民族問題的重要性、復雜性,對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先后發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要點包括: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必須強調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貫徹“慎重穩進”方針……
為了培訓一批懂得黨的民族政策、掌握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各族干部,新疆分局于1953年6月至9月,在省干校舉辦民族區域自治干部培訓班。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回、蒙古等各民族在職干部及愛國民主人士等296人接受培訓,成為新疆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骨干。
從1953年10月起,新疆在維吾爾族以外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開始民族區域自治試點工作。到1954年底,相繼建立莎車縣孜熱甫下提塔吉克自治區等16個區、鄉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建立焉耆回族自治縣等6個縣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建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4個專署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行署級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于1954年11月29日成立。
歡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今年76歲的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伊麗蘇婭,是包爾漢之女。在她的記憶中,有一個畫面始終清晰: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告成立。在烏魯木齊人民廣場,小學三年級的她,和同學們一起走在群眾游行的隊伍里,到處是鑼鼓聲、歌舞聲,歡樂的氣氛達到頂點。那天,父親站在主席臺上。隊伍里的她和父親一同分享喜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成立,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偉大勝利,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加強對民族區域自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是準備工作中的頭等大事。從1955年2月起,通過報刊、廣播等多種形式在全疆范圍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自治區黨委黨校原副校長朿迪生說,通過宣傳教育,全疆各民族各階層人民了解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與建立自治區的重大意義,提高了各族群眾愛國主義覺悟,增強了民族團結,進一步激發了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積極性。
成立省級自治區,名稱是一個重要問題。稱“新疆自治區”還是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此前意見還不一致。中共新疆分局于1955年2月28日就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名稱問題向毛澤東主席、黨中央發出請示電,建議應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好。中共中央作出批復,同意該意見,并指示務必繼續防止和克服漢族干部中的大漢族主義思想,同時克服維吾爾族干部中的大民族主義思想傾向。
為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把準備工作做得更好,新疆分局決定將原計劃1955年5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改為10月成立。1955年9月1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二十一次會議,會議通過決議:批準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出的議案,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撤銷新疆省建制。

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中共中央派中央政治局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必武出席會議。會議通過有關決議,選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委員,并選出賽福鼎·艾則孜為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告成立。

朿迪生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成立,是在新疆歷史發展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各族人民作出的歷史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各族人民對統一的祖國多民族大家庭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釋放,各民族間的信任和團結進一步增強。
不斷砥礪前行
馬燈、坎土曼、石碾子、木犁鏵等舊式農具實物,記錄了曾經村民們生產生活的艱辛;嶄新的村委會、學校、道路等圖片則展示著人們紅火的日子,昂揚向上的風貌……在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伊車嘎善村村史館里,村民佟新民說:“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給了我們少數民族群眾同等的權利和地位,讓我們共同繁榮發展。現在,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p>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等,2020年全鄉人均收入超過1.9萬元。生活在這里的錫伯、回、漢、維吾爾等20個民族其樂融融,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朿迪生說,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新疆實施,進一步加強了各族人民的團結,促進了新疆政治、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將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推進到一個新階段。1955年全區生產總值為12.3億元,如今已突破1.3萬億元。從沒有一寸鐵路,到跨入高鐵時代;從封閉落后偏居一隅,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百姓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安居樂業……歷史雄辯地證明:黨的民族政策無比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無比優越。
“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好、實施好民族區域自治相關法規和政策,讓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優勢在新疆大地更好發揚?!睎c迪生說。
切實保障各族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道路上,新疆正不斷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