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中搭起一座50米的生命“浮路”,第一個蹚過河,將繩索綁在自己與被困牧民腰間,將150余名牧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個人就是何永軍。1993年參軍入伍,1997年3月參加公安工作。24年始終堅持奮戰在邊疆第一線。現任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巡邏防控大隊大隊長。

回憶起四年前的那一場洪水救援,每一個畫面,何永軍都歷歷在目。
2017年7月18日,伊寧縣喀拉亞尕奇鄉喀拉亞尕奇河因暴雨突發洪水,沖垮了兩岸道路、房屋及牛圈,150余牧民被困。
接警后,何永軍帶隊立即趕到現場。洪水裹挾著石頭急流而下,情況越來越糟。
“我們必須把河對岸的牧民轉移到安全地帶!”何永軍擲地有聲地說。
仔細觀察地形,經過多方考慮后,何永軍決定用拉繩索的方式施救。他想辦法將繩索固定在河道兩岸,在洪水中搭起一座50米的生命“浮路”。何永軍第一個蹚過河,將繩索綁在自己與被困牧民的腰間,再緩慢拉著牧民一個個過河。
30分鐘,40分鐘,兩個半小時……最終,牧民全部被轉移到安全地帶。那一刻,救援民警長舒一口氣,早已忘了身上污泥遍布、疲憊不堪。
“我們只是做了人民警察該做的事。”何永軍說。
將人民放在心上,這是何永軍始終堅持的準則。
今年4月26日22時許,在伊寧縣吉爾格朗河,一位年輕姑娘因感情問題與男友發生爭吵,一時想不開跳入河中。接警后,何永軍立即趕到現場,邊跑邊大聲喊:“快,先救人要緊。”
5分鐘后,年輕女子被安全救上岸。何永軍專門護送她到縣人民醫院,直到親眼看見女子脫離生命危險才離開。
何永軍的結對親戚阿不來提·艾克然木有個女兒曼孜然木·阿不來提,在讀初中期間,無論是家長會還是文藝活動,何永軍都會抽出時間去參加。
2017年6月,曼孜然木考入廣東一所大學,她將這個喜訊第一個就告知了何永軍,何永軍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曼孜然木去上學那天,何永軍專門送女兒到火車站。上車前,他掏出身上的500元錢塞到曼孜然木手里,再三叮囑:“要好好學習,有什么困難打電話。”
這些年來,看到何永軍的真心真情,阿不來提一家感動不已,曼孜然木也一直稱呼何永軍為“何爸爸”。
“何隊長身上有滿滿的正能量,站到他身邊,你很快會元氣滿滿。”吉河便民警務站民警巴合提巴義·沙布拜說,“在我心中,他就像我的親哥哥一樣。”
在何永軍心中,他深知“上行下效”四個字的分量。如果“火車頭”不沖在前面,不開動馬力,隊伍就沒有了“主心骨”,何談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隊長,任何工作,我都要沖在前、作表率,帶領大家一起為民服務,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何永軍說。
進入公安工作24年來,因成績突出,何永軍先后榮立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章”“全疆優秀人民警察”等殊榮,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20年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21年被自治區公安廳記個人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