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 高中華
本講內容要點:
長征途中,1935年1月,著名的遵義會議在貴州遵義召開。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最重要的成果,一是選舉毛澤東為常委;第二,指定張聞天同志起草決議,并委托常委審查,最后發到支部中進行討論;第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分工;最后,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這是陳云《遵義會議手稿》中提到遵義會議的幾個重要內容。
會議的影響在什么地方?遵義會議改變了我們以往不正確的軍事路線,部分地開始調整組織路線。會議之后,毛澤東開始起用一些軍人將領,改變不好的軍事路線。選出毛澤東來領導軍隊,實際上已經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為什么講遵義會議的意義叫“生死攸關”?因為這個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遵義會議保證了我們黨的事業轉危為安,開創新局面。
關于《遵義會議決議》,值得我們認真去閱讀。遵義會議重點對軍事路線作了分析。《遵義會議決議》號召全軍團結在中央周圍,為黨中央的總路線奮戰到底,這樣勝利必然是屬于我們的。為什么我們過大渡河、過草地的時候,大家有一股信念支撐?這與《遵義會議決議》的形成與傳達有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