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克拉瑪依市檢察院全體檢察干警,讓孩子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近日,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駐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硝爾買里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給克拉瑪依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劉鋼發微信表示感謝。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克拉瑪依市人民檢察院為硝爾買里村的孩子們捐贈了玩具、圖書、文化用品等。

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克拉瑪依市政法各單位堅持問題導向,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著手,把關系群眾利益的小事辦好,贏得群眾好評。
辦案有速度有溫度
“這個錢,我今天晚上就給他轉過去……”5月28日,孫大勇(化名)在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拍著胸脯保證。
今年2月4日,周洪軍(化名)將孫大勇訴至克拉瑪依區人民法院,要求孫大勇支付房屋轉讓費3.5萬元,并提交了有孫大勇簽名的欠條和房屋轉讓協議。孫大勇提出反訴,要求周洪軍支付7.5萬元違約損失。一審法院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判決孫大勇向周洪軍支付3.5萬元。孫大勇不服,上訴至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
5月24日,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代理院長張疆華作為該案承辦人,在調查時發現,雙方當事人曾經協商過支付金額,有調解的基礎,于是重新梳理案情,當即對雙方進行調解。當天晚上,孫大勇就給周洪軍轉了錢。
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克拉瑪依市兩級人民法院積極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堅持在辦案中體現司法的剛性和權威、理性和溫度。
“太感謝你們了,沒想到涉案才3000多元的盜竊案你們都這么上心,及時破了案。”6月9日,克拉瑪依區壹號景三期工程工地負責人對克拉瑪依市公安局克拉瑪依區分局南新路派出所所長柯強說。
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獨山子區分局、烏爾禾區分局、白堿灘區分局緊緊抓住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小案件,要求民警“小案不小看”,并對案件實行責任倒查機制,切實維護轄區平安。

公共法律服務送到家
為切實將“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落到實處,克拉瑪依市司法局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立足新時期司法行政“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定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助力克拉瑪依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克拉瑪依市司法行政機關把“立法民意直通車”開到群眾中去,在全市各社區(村)設置24個“立法意見征集箱”,持續提升群眾在立法工作中的參與感、獲得感,確保民意“有生命”、征集“有效果”。
3月20日,克拉瑪依市油城公證處在克拉瑪依市政務大廳、烏爾禾區設立了公證服務辦證點,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打通公證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把公證服務送到群眾家中。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兩個辦證點共接待群眾咨詢586人次,辦理公證310件。
今年,克拉瑪依市司法局將“精準普法月月行”列為年度重點工作,4月以來,該市開展精準普法100余場次,將普法范圍延伸至企業、社區、校園,將法治的陽光灑向每一個角落。
高效便民贏民心
克拉瑪依市政法系統堅持開門搞整頓,樹立民生優先導向,聚焦回應百姓對權益保護、公平正義的新需求,通過召開懇談會、評議會、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分類歸納,列出問題清單,細化完善整改措施,回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和期盼。
克拉瑪依市發揮全市2600余名網格員“宣傳覆蓋面廣、掌握信息快”的優勢,通過線上征集和網格員面對面征詢群眾對政法隊伍的意見建議,實現“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有機結合。
為暢通政府與群眾的溝通渠道,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政務類服務“一個號碼受理”的舉措,在全市推廣“最多訪一次”改革。搭建“電(電話)、網(網絡)、微(微信)”全方位群眾利益訴求表達通道,推進“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賦權街道、社區,召集有權處置機關到現場就地解決問題。
截至4月26日,克拉瑪依市115個社區開通了“最多訪一次”平臺權限,推動了初信、初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形成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工作格局。
“‘最多訪一次’改革可以讓群眾足不出戶,訴求就有人受理,甚至群眾的有些訴求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下一步,我們將把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綜合平臺應用與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力爭實現讓群眾‘一個號碼呼入、訴求一次性解決’的工作目標。”克拉瑪依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熊躍偉說。
小事折射形象,小事反映作風。克拉瑪依市廣大政法干警將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使命、錘煉本領,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辦好涉及群眾利益的每一件小事,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