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展廳展出的“紅色基因永流傳 獻禮百年映天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已近尾聲,但來參觀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

6月18日一大早,展廳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團隊——來自文化界和新聞界的好友團。
“這是陳云!這是習仲勛!”
“這就是喬國珍啊,他的名字記得,但對他的長相還不能像對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那樣一看就能認出來。”
“這是甘祖昌、那是拉齊尼,這么多英模都在這啊!”
當走近以時代英模肖像為主題的油畫作品,參觀團成員興奮了起來。
因為職業原因,參觀團成員有的與肖像中的英模有過近距離接觸,有的對英模事跡有深入了解。于是,一場場紅色故事會在一個個肖像前開講了。
沒有主持人、沒有程序,大家爭相講起了英模們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前來參觀的自治區黨校綜合黨支部團隊和六道灣片區管委會天平社區的老黨員也加入進來。

“這樣好的人民值得我們為他們的翻身解放流血,更值得我們為他們的幸福流汗。為了他們我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p>
在“將軍農民”甘祖昌的一組畫像前,作為甘祖昌事跡采訪、收集、整理者和“甘祖昌精神及夫人龔全珍事跡宣講團”宣講員、新疆軍區保障部史志辦研究員張紅英深情講述了甘祖昌從將軍到農民的感人故事,分享了老將軍幾段感人至深的話。其中,老將軍在生命最后時刻,交代老伴“領了工資先交黨費,其余買化肥農藥送給貧困戶,支援農業建設……”的細節更是令人動容。

在“當代雷鋒”“全國道德模范”和“中國好人”莊仕華肖像前,《絲綢之路·新疆人物》雜志社總編輯楊守德講述了采訪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專家莊仕華的親歷和感受,向大家列數了和英模有關的數據。
“每天做10臺至20臺手術,最多的一天做了54臺微創手術,在腹腔鏡下探索出27種微創手術,其中有7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腹腔鏡下膽囊等切除手術13萬多例的醫學記錄。撰寫了7部醫學專著,發表專業論文49篇,獲醫療成果6項,義務幫助軍地27家醫院開展微創手術;行程40多萬公里,為各族群眾和基層官兵巡診38萬多人次……”

在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畫像前,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新疆平安網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如歌深情講述了她采訪拉齊尼親朋好友的親歷以及拉齊尼與他無言戰友的故事。
當聽到拉齊尼不得不放棄“生死之交”白牦牛而痛哭的時候,當聽到大黃狗圍著拉齊尼的墳墓流著淚、一圈圈跑的時候,在場的人們黯然落淚;當聽到英雄一家三代為了護邊,損失15頭牦牛、9頭牦牛因受傷喪失了勞動力,卻不愿要一分補償的時候,在場的人們為英雄的奉獻精神贊嘆不已。

“斯則戎衣軍魂激蕩,解甲軍心綿延。好是忠誠信仰,淡泊名利;卻喜艱苦奮斗,務實清廉。黨魂軍魂,秉宗旨而砥礪;憂民惠民襲基因以彰宣。毛主席褒獎,周總理掛牽;老百姓銘懷,總書記欽贊。大無大有,四海感羨;大開大闔,五洲稱賢。悠矣久矣,亦崎嵚歷落之鼓帆已?!?/p>
參觀團成員,著名辭賦家、著名文化學者、新疆軍區某部隊原政委劉書環慷慨激昂地朗誦了他的新作——《甘祖昌賦》(節選)。在場傾聽者的思緒隨著他語調的抑揚頓挫而激蕩。
前來參觀的著名油畫家、美術評論家、廣州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流洋即興作了題為《使命與擔當》的演講。他說:“畫家把建黨一百周年歷程中涌現的領袖與英雄模范人物組合在一起,用油畫的方式作為表達,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展現了創作者的創作思想、藝術人格、政治高度與道德指向,是‘文化自信’力量的體現!”

油畫肖像的創作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烏魯木齊市文化館黨支部書記李強滿懷激情向大家講述了他的創作初衷和經歷。8年前,李強滿懷對黨和祖國的無限熱愛、對英雄模范的無比崇敬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開始著手創作紅色主題油畫系列。展廳展出的是他創作的包括偉人系列、時代英模系列以及時代精神群像系列的100幅畫作。
“100幅畫作就一個主題,那就是紅色記憶。我想用手中的畫筆,講好黨史故事、英模故事、新疆故事。紅色肖像將成為我今后創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崩顝娬f。
“真是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粗嬅?,聽著故事,我們好像就看到了一個個英模為國家、為人民奉獻一生乃至生命的場景。每一段故事都激發了我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代英模以及無名英雄和奉獻者的感恩之情,感召著人們向他們學習、奮發向上。”天平社區老黨員李蜀云說出了在場黨員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