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新疆活躍著一個群眾性的政治組織——新疆民眾反帝聯(lián)合會,會員最多時達一萬多人,遍布天山南北。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積極工作和影響下,反帝會經過兩次改組,成為極具影響力的進步組織,在新疆抗日救亡運動中發(fā)揮了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發(fā)動民眾支援抗戰(zhàn)的重大作用。

反帝會成立于1934年8月1日,重要職務幾乎都由盛世才的同學、同鄉(xiāng)擔任。1935年11月,由蘇聯(lián)駐迪化(今烏魯木齊)總領事阿布列索夫出面同盛世才交涉,對新疆反帝會進行了第一次改組,由共產國際委派來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俞秀松(化名王壽成)擔任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共產黨人從此掌握了反帝會的實際領導權。
改組后的反帝會,擎起了推行進步政綱“六大政策”的大旗,使當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新疆改變了面貌,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反帝會健全了各級區(qū)會、分會,定期舉辦會員訓練班,教授“六大政策”,同時教授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國內外時事等。
反帝會創(chuàng)辦機關報《反帝戰(zhàn)線》,翻譯出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成立圖書館,開辦文化書店,組織講演隊、宣傳隊用各民族語言向民眾宣傳“六大政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1938年1月,新任黨代表鄧發(fā)從“新兵營”抽調中共黨員黃火青(化名黃民孚)擔任反帝會秘書長,并調入一批中共黨員擔任部、科領導,對反帝會進行了第二次改組。黃火青強調反帝會總的政治任務“就是建設鞏固的抗日后方,保護國際交通線,組織和訓練民眾,盡一切可能,援助前線勝利。”
這一年反帝會組織各區(qū)會、分會、直屬學生會大張旗鼓地宣傳抗日募捐,使發(fā)動抗日募捐、支援抗日前線成為反帝會的經常性活動。從此,在“一切為著抗日勝利”和“有錢出錢”的口號感召下,新疆各族民眾開展了廣泛而熱烈的募捐活動,涌現(xiàn)出如維吾爾族婦女阿提克汗將丈夫生前留下的27個元寶全部捐出等一個個感人故事。
共產黨人借助反帝會這個平臺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通過抗日歌曲、抗戰(zhàn)話劇等形式大力宣傳抗日救國,有力推動了新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那時的新疆,名流學者云集,著名學者張仲實等在新疆學院講授《新哲學》《唯物史觀》等課程;著名作家茅盾所作的《五四運動之檢討》等演講影響了無數(shù)進步青年;電影演員趙丹導演,王為一、徐韜等演出的抗戰(zhàn)話劇《戰(zhàn)斗》轟動迪化;《資本論》《列寧選集》等馬恩列斯著作在書店公開出售;《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聲響徹迪化全城……當時生機勃勃的新疆被譽為“中國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根據(jù)地”。
1942年,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盛世才公然反共反蘇投靠蔣介石,反帝會的愛國進步活動被迫停止了。但反帝會在那個歷史時期起到的巨大作用不會被歷史的煙塵淹沒,曾經忘我工作的一批批共產黨人不會被歷史忘記。
(自治區(qū)黨委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自治區(qū)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