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參軍入伍,1998年復員轉業,2006年進入塔城地區塔城市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已經有15個年頭,他從一名書記員干起,一直到現在的執行庭副庭長。從守衛國防的“橄欖綠”到捍衛法律尊嚴的“法袍黑”,環境變了,職務變了,工作任務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主題沒有變,黨的優良傳統沒有忘,軍隊的戰斗作風沒有丟。
他是楊海磊,他用軍人的熱血與擔當,在解決“執行難”的戰役中,奮勇當先、永葆本色。


溫情執法:生存權益高于債權
“都說執行難,但只要用心、用情,依法辦事,再難也能想到辦法破解。”楊海磊說。
2020年5月,塔城市人民法院執行庭依法受理王某申請執行馮某夫婦借款合同糾紛一案,馮某夫婦向王某借款16萬元,并簽訂了借款合同。合同約定,若未按期足額償還,需支付借款本金20%的違約金,并將房產作為抵押。
案件進入執行環節后,馮某夫婦二人卻“人間蒸發”了,王某萬分焦急。楊海磊得知情況后,依法采取了將馮某夫婦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強制措施。因案件標的較大且未查到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楊海磊認為應以馮某夫婦的房產作為案件突破口。
在委托當地社區進行走訪核實房產無人使用后,楊海磊帶隊在其房屋門口張貼了強制搬遷公告,并想方設法告知被執行人財產處置流程及享有權利。在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依法啟動了強制搬遷程序。開鎖、勘查現場、清點物品、錄音錄像、制作筆錄、簽字摁印……凌晨四點,楊海磊依然帶領著執行干警開展強制搬遷行動。

得知房屋將被拍賣,馮某夫婦才終于現身,同意將房產拍賣以償還債務。通過網上競拍,房屋最終以20余萬元的價格拍賣成交。
楊海磊考慮到被執行人目前經濟狀況,且無居住場所,本著生存權益高于債權的理念,為保證被執行人正常生活所需,楊海磊做起了申請執行人王某的思想工作。
經過耐心調解,王某同意參照當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準為被執行人提供房屋租賃費用四萬元,此案得以順利執結。
“感謝楊法官,也感謝王某能體諒我的難處,否則我們一家人就真的要流落街頭了。我們一定努力賺錢,好好生活。”馮某感激地說。
雪中送炭:助企業起死回生
“感謝法院的支持,感謝楊法官雪中送炭,該履行的執行款一定如期履行!”新疆某公司負責人姚某說。
該企業主要從事調運防護服及醫用口罩等醫用物品業務。2020年1月,因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未按期履行200萬元工程尾款,法院根據原告申請依法對該公司賬戶進行凍結。
新冠疫情突發,當該企業向銀行提交貸款申請時才發現賬戶被查封了,銀行無法發放貸款,該公司陷入困境。楊海磊了解到該公司目前困難,帶領執行團隊迅速研判后認為,確保抗疫物資調運是當務之急。
楊海磊當即向申請執行人反饋了該公司面臨的難處,幫助其恢復經營,不僅是為抗擊疫情作貢獻,還能為將來履行債務提供保障,希望雙方攜手抗擊疫情,抱團取暖,共同生存。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溝通交流,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隨后,法院解除了對被執行人的部分賬戶和必要資金的凍結,為企業后續全面復工復產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11月5日,案件順利執行完畢。

勇挑重擔,敢啃“硬骨頭”是楊海磊在長期的部隊生活中磨礪出來的品格,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楊海磊奔波在執行路上,有時成功找到被執行人,在街道現場辦案,督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有時蹲守無果,但他毫不氣餒,“明天我繼續蹲點,一定找到他!”楊海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付出,兌現對當事人的承諾,用法治權威震懾被執行人。

“讓審判不‘打白條’,把案子都能執行到位,雙方當事人都能滿意,我心里就特別有成就感。”楊海磊欣慰地笑著說。
作為執行庭副庭長,楊海磊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他不僅要承擔上千件案件的簽發及相關執行措施的實施,還必須親臨一線參與一場又一場的“攻堅戰”。正是因為有這樣一股子拼勁和干勁,他的工作成效不斷攀升,辦案業績連年穩居執行局前列:2018年至2020年收案1150件,結案1103件,執行金額高達2.7億元。一組組數據里,飽含著他在執行路的點滴艱辛。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夜晚,塔城市人民法院執行庭依舊燈火通明,執行工作還在進行,對楊海磊來說,只要能辦好手里的每一起案件,這一切辛苦就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