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頭微蹙、眼睛微瞇,好像時時都在思考什么……
他是一個標準的IT男。不一樣的是,他不穿格子襯衣,也并不宅;他堅持早起鍛煉——有氧、擼鐵,工作再忙,這個習慣雷打不動,每個動作力求標準、到位,一如他面對電腦時的認真和專注。
自律的生活讓他遠離油膩,并且有充足的精力和體力應對高強度、常態化的加班。
這些年,他在自己的領域里默默深耕,取得了一個個令人嘆服的成績——在反恐維穩斗爭的最前線,他帶領團隊成員研發的科研成果在打擊犯罪和偵查案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突出示范引領作用。
多年來,他和他的戰友們用熱愛、堅守牢牢守住了網上網下安全,更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了科技力量。
他叫南江,今年48歲,現任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電子數據鑒定實驗中心主任,電子物證檢驗副高級工程師,一級警督警銜,共產黨員。
1995年,大學畢業后的南江參加了公安工作。2001年,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成立網絡安全管理偵查隊伍。2002年,已經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一番成績的南江看到市公安局急需計算機人才,主動請纓,到這個新的警種去迎接挑戰。
作為一個剛起步的警種,學習借鑒的資料很少,南江付出了幾倍的工作量和努力。為了盡快熟悉掌握網警涉及的互聯網、電子數據以及法律等領域的知識,他一邊學習理論知識,利用下班和周末時間去各高校請教,去圖書館查找資料,一邊和一線戰友切磋交流,了解一線的需求,將理論研發和實戰工作緊密結合。每每得知先進的電子數據取證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信息,他都如獲至寶,逐字逐圖地分析學習、反復實驗求證,再形成能夠應用于實戰的工作模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南江的探索和鉆研一點點厚植了他的“科研武功”,在案件偵察、電子數據取證、數據分析等方面總結出越來越多的技巧和方法,讓民警從海量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一線民警的工作效率。

工匠精神,在南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前幾年,對于治理社會穩定中存在的技術空白,南江和戰友們艱苦攻關,從收集數據、采集樣本、反復試驗、數據論證、項目研發到成果轉化,熬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每一個項目做完后,他都信誓旦旦吐槽說“以后堅決不再做科研了,太累了!一次又一次失敗、成功的反復體驗,卡在一個細節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就是不出成果,那簡直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煎熬”,可是,當科研成果成功交付,在打擊犯罪的實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后,那種喜悅和驕傲又激發出他更大的動力。更多的點子、想法和迭代升級的沖動壓都壓不住,他又一頭扎進了新一輪的科研攻關中。其中一個科研項目,南江和他的戰友們攻堅整整8年,終于形成一項成熟的科技成果,在實戰運用中成效很好。
南江先后在專業核心期刊和公安部發表多篇有分量的論文,科研成果填補多項公安工作技術空白,先后取得自治區級和市級科技進步獎,并獲得全國公安機關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等獎,對推動公安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已成為全疆乃至全國電子數據取證工作當仁不讓的專家型人才。作為公安部的專家,他還多次參與了各類有廣泛社會影響的重特大專案,為案件偵辦提供了關鍵線索和物證,并被市公安局評為“十佳破案能手”。
科研攻關碩果累累,榮譽也紛至沓來。可是南江卻一如既往那樣謙虛和低調:“不要宣傳我,這就是我應該做的,我更喜歡安安靜靜地搞科研,為打擊犯罪助力。”
一個有戰斗力的集體,僅有一個南江是遠遠不夠的。這些年來,南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摸索出的技戰法傳授給身邊的戰友,提高整個團隊的技術水平,為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培養出各類優秀的公安科技人才;他們團隊在全疆的歷次大比武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他們在取證技術、證據分析、科技研發、規范管理等方面都總結積累出豐富的經驗,先進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都在全市和全疆普遍推廣。

2016年,南江所在的部門被烏魯木齊市總工會命名為“南江勞模創新工作室”,2019年,“南江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自治區總工會命名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南江在專業方面取得的累累碩果使他成為專業領域的“香餑餑”,很多企業開出誘人的待遇邀請他加盟,大學同學也勸他離開清貧又辛苦的公安系統到更大的平臺、更優越的工作環境中去實現自身價值,他卻不為所動。
在南江看來,自己的價值就體現在科技強警、服務公安實戰的探索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維護國家安全、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貢獻,是他作為一名公安民警、一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榮耀。
“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新很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步伐,才能做到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戰斗力,才能讓科技成果為社會穩定提供技術支撐。作為警察,我們多付出一分,群眾就多一分平安。”南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