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區托里縣,新疆西北邊陲的一個小縣城,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在這里,幾代護邊人守護著邊境線,換得了邊境一線的安寧。
今年52歲的徐生金,青海人,托里縣委政法委干部。1987年,高中畢業的徐生金來到托里,在邊防部隊服役。2001年,他從部隊復員后,被分配到托里縣委政法委工作,一干就是20年。同事有的調走了,有的退休了,換了一波又一波,徐生金一直都在。他說:“我是老政法,單位需要我,邊防需要我,我哪里都不去,就在這里干到退休!”
2016年10月份,托里縣委政法委成立邊防事務中心,年輕干部對邊境情況不熟悉,徐生金站了出來,主動申請到邊境一線去。
邊防事務中心成立之初,因人手不足,徐生金一人擔任多項工作,既負責邊防事務中心辦公室日常工作,又負責邊境后勤保障工作,每天開車從托里縣往返至邊境五百多公里。早晨七八點從托里縣出發,開車兩個多小時到達邊境,下午四五點忙完邊境事務又急匆匆返回到縣城。有時晚上接到邊境的電話,就立即出發,直到半夜三四點才回到縣里。
2020年11月21日發生的一幕,至今令護邊員林德全記憶猶新。當天,巡邏隊員乘坐邊境巡邏車巡邏時,車輛出現故障,于是撥通了徐生金的電話。接到電話后,正在吃飯的徐生金撂下手中的碗筷,帶著林德全等后勤保障組成員迅速出發。當時已是晚上,風力達到11級,下車后,大家被風吹得無法站立。徐生金讓大家先上車,他自己一人為故障車輛更換輪胎。風力太大,徐生金幾次被大風刮倒,然后再爬起來,瞇著眼睛,硬是用雙腳在雪地里鉆出兩個雪窩固定住自己,嫻熟地把輪胎更換好,帶著大家一起安全返回。

2020年12月10日,氣溫零下30攝氏度,暴風雪肆虐。為保證邊境一線用水,徐生金開著十噸罐水車前去拉水,在灌水過程中,接水管因壓力過大,不慎掉落,徐生金沒有躲閃,沖上去將接水管對接好。因水壓過大,水噴射出來,徐生金全身被水淋透。因氣溫過低,濕透的衣服瞬間結冰,他咬牙忍受著刺骨的寒冷,堅持灌滿水車,再開車返回執勤房。
看到大家滿眼的關心,徐生金說:“沒什么,以前當兵的時候,這種事是常有的,不用擔心。”
今年1月23日夜晚,暴風肆虐,阿拉山口水泉子警務站車輛被困在風雪里,徐生金得知消息后,立即和縣委政法委邊防辦主任余永勝趕往車輛被困地點。經過3個小時的救援,終于在當日凌晨2點,將陷入雪窩的車輛救出來。回來后,兩人的衣服和鞋子里都是雪,手凍得握不住拳頭,吃了一桶泡面,過了一個多小時才慢慢緩過來。
邊境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夏季炎熱高溫、冬季寒冷多雪,常年大風,年平均6級風以上的天氣達256天,最大瞬間風力達12級。徐生金為了保障邊境一線的運輸工作和護邊員的日常生活,兢兢業業堅守在崗位上,即使過年期間,也在邊境一線陪同著守衛邊疆的護邊員。

徐生金說:“當兵到現在,以前以部隊為家,現在以邊防為家。我的家人都在青海,兩三年才能回去看他們一次,父母去世得早,對妻子我從未盡到陪伴的責任,對女兒我錯過她成長的點滴,但家人始終理解和支持我,讓我沒有后顧之憂,扎根邊境,戍國衛家。”
在邊境一線,
有無數位和徐生金一樣的“戰士”在默默堅守,
正是有了他們,
我們才能安心享受著這份和諧安定,
致敬戍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