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醫院看病,很多患者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就診不知道該往哪兒走;方向感差的,連問幾個人,就是找不對路。據報道,近日武漢協和醫院“智慧就診”再升級,啟動“院內地圖導航”,幫助患者節約就診時間。(5月24日《楚天都市報》)
現在很多醫院不但樓越建越高,面積也越來越大,同時醫院內部又按照門診部、住院部、放射樓等等不同的功能進行了劃分,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超級醫院”。醫院的科室多、院區面積大,可以為病患提供更為全面的醫療資源和服務,但也給部分患者尋醫問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走進一些“超級醫院”猶如進了一座迷宮。
如何讓患者進了醫院大門以后,能夠迅速找到自己要去的科室,或者是要去進行檢查、繳費、取藥的部門,是必須認真面對的一個課題。
針對這個問題,一些面積和規模都比較大的醫院,已經本著滿足患者需要,順應形勢發展的目標,上線了院內地圖導航服務。患者或家屬只要關注院方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是微信小程序,點擊“院內導航”,選擇實時定位當前位置,系統就會自動規劃步行路線,根據病患的需要指引病患需要到達的地方。
這樣一來,只要患者或家屬手里有智能手機,就能在院內地圖導航的指引和幫助下,更迅速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進而節省了尋醫問診過程中的時間和精力,也避免了患者的病情被耽誤。應該說,這是當前醫療機構從患者切身利益出發而提供的一項人性化服務,同時也是醫療機構管理和服務更加精細化的體現,值得充分肯定。
當然,建立在智能手機和網絡應用基礎上的院內地圖導航,也許并不能覆蓋所有的人群,比如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如果自己獨自去就醫,可能還是面臨“走迷宮”的問題。據此,醫院還是要堅持新方法和老路子相結合的方式,為這部分老年人就醫群體提供人工指引服務,由醫院的護士或者是志愿者,為這部分患者就醫指路、帶路。
隨著智慧醫療的興起和新醫改方案的提出,我們希望全國更多醫院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來,給公眾的求醫問藥帶來更好的醫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