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政法系統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綜述
努力爭當群眾的“服務員”“貼心人”“主心骨”,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訴源治理一站式解紛;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百萬警進千萬家,與群眾心手相連;法律服務送上門,貼心服務暖民心……今年以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政法系統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過程,用心用情用力服務群眾,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民為本惠及群眾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博州黨委政法委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相結合,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作為重要內容,爭當群眾的“服務員”“貼心人”“主心骨”,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入手,持續辦好民生實事。
博州黨委政法委駐精河縣茫丁鄉巴西莊子村“訪惠聚”工作隊以抓黨建促農戶增收的方式,積極謀劃和探索村隊工作。3月以來,“訪惠聚”工作隊對村隊進行實地考察,發現轄區內有4畝閑置土地用于堆放垃圾,影響環境且浪費資源。針對此情況,村委會黨支部及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將4畝地承包給村民。此舉既幫助村民增加了收入,又改善了村容村貌。
“訪惠聚”工作隊還廣泛傾聽村民訴求,協調處理春耕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協調相關單位,通過村集體投入7萬元,維修、新建橋梁2座,新挖、清理排水渠4處,檢修、安裝滴管設施設備3處。同時,開墾4000余畝閑置土地種植棉花,受到村民稱贊。
訴源治理聚力解紛

博州中級人民法院把做好人民調解工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在調解工作上采取多項措施,調解率從幾年前的百分之十幾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42.7%。
4月中旬,博樂市民王某將位于該市的某石材公司告上法庭。2016年9月11日,王某在某石材公司上班時不慎受傷,后經司法鑒定機構認定:王某傷殘等級為十級。事發后,王某與某石材公司簽訂了《工傷協議書》,協議約定:某石材公司一次性賠償王某3.7萬元。幾年過去了,某石材公司一直沒有給王某支付這筆錢。
博州中院受理案件后,法官聯合律師采取“背對背”的方式調解此案。5月初,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
博州中級法院還針對轄區民生經濟特點制定差異化調解組織模式。博樂市人民法院定期與街道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群眾的法律需求,并結合民法典向群眾進行法律宣講;溫泉縣人民法院審理的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糾紛案件較多,法院便將調解力量向此類糾紛傾斜;為促進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成立“商會調解組織”,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精河縣人民法院主動送法進企業,解答企業發展、勞動者權益保障等相關法律問題。
目前,博州兩級法院共有各類調解組織126個,調解員133名。今年以來,訴前調解案件2493件,調解成功2149件,調解成功率達86.2%。
公益在心守護家園

博州兩級檢察院堅持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時刻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公益訴訟法律監督力度。
4月22日,博樂市人民檢察院隨機選取博樂市錦繡小學和博樂市第九中學,開展轄區校園食品安全專項行動。檢察官走進校園食堂,檢查廚房布局、衛生設施設備、食品留樣柜等,并翻閱各類進貨臺賬,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4月以來,博州檢察機關在履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責中發現,轄區內多數汽車、農機維修店、配件行等場所對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收集、貯存、處置不規范,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風險。檢察機關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其依法全面履行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管職責,加強對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和對轄區汽車、農機維修從業者的安全教育,對廢機油等危險廢物從收集、貯存、管理、處置等環節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轄區生態環境安全。
連日來,博州檢察機關工作人員走訪轄區鄉鎮村隊,發現轄區各鄉鎮部分渠道、公路沿線、農田周圍、林帶、蓄水池存在隨意拋撒、傾倒、堆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情況。針對以上問題,檢察機關對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并在基層一線開展案件公開聽證、公開宣告,督促職能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解決轄區內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加大對廣大群眾的普法宣傳,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目前,博州檢察機關已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35份。
警民一家暖心解憂

訪民情、解民憂、化矛盾、防風險、查問題、治亂點……博州公安系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深入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各部門各單位快速響應,將“溫暖、服務、幫扶”送到群眾家中。
5月7日20時,博樂市公安局東風派出所團結社區民警桑巴和居民嘮家常,他邊問邊記錄著。
“艾克拜爾·亞森,你的生意怎么樣?”
“好的呢,好的呢。”艾克拜爾回答。
52歲的桑巴是蒙古族,從警33年,在處理矛盾糾紛方面,他有自己的方法。
4月初,在“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中,居民艾克拜爾告訴桑巴,他5年前給鄰居借了5萬元,對方一直不還,且已超過了訴訟時效。了解情況后,桑巴多次找艾克拜爾的鄰居溝通,從法理到情理上進行解釋,最終艾克拜爾的鄰居同意當月先還艾克拜爾2萬元,剩余的錢6月底之前還完,雙方簽訂了還款協議。
阿拉山口市公安局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將已辦理好的二代居民身份證、戶口簿發放到群眾手中,向居民宣傳“最多跑一次”等惠民政策,收集轄區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盡最大努力為群眾提供便利服務,切實把便民利民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3月以來,該局共上門送證300余次。
今年2月,博州各級公安機關和基層部門召開座談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案件當事人等對州縣兩級公安機關工作提意見建議,確保做到“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在各縣市8個中心便民警務站開通為民服務窗口,在全州10家機動車銷售企業設立車駕管業務延伸服務站;對駕駛人未隨車攜帶機動車駕駛證等15種輕微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實行批評教育為主、免于處罰的“柔性執法”措施;在全州16處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配備頭盔、簡易維修工具等物資,方便群眾免費使用。
法律服務惠民便民
今年以來,博州司法行政系統把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結合起來,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全面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全覆蓋”向“高質效”轉變。
“辦事需要找法律依據、政策規定;家庭、鄰里發生矛盾需要調解;筆跡、傷情需要司法鑒定……這些事情,老百姓經常會遇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家門口,把服務從群眾‘指尖’送到‘心間’。”5月7日,博州司法局黨組書記廖國強說。
目前,博州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已實現全覆蓋,該州依托各縣市司法局建立4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7個公共法律服務站、343個公共法律服務室,在198個便民警務站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站,由120余名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
3月至今,博州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8件,接待法律咨詢220余人次,化解社會糾紛案件3件,調處各類案件475件。其中,博樂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兩臺法律服務桌面智能終端機共提供在線法律咨詢達40多人次,群眾在線查看并免費掃碼獲取轉載法律文書模板17份。
今后,博州政法系統將繼續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上用心用力,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方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