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
我區政法各單位積極開展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切實將教育整頓的成果轉化為主動擔當
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升級服務設施

近日,自治區高院立案庭從細節著眼,從小事做起,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優化升級,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舒心、方便、快捷的訴訟服務場所。
該庭進一步優化了訴服中心區域布局,設置了便利導訴臺,方便群眾咨詢和辦理訴訟事宜。設置老弱病殘孕服務專區,方便特殊群眾辦理訴訟事宜。優化了訴服中心硬件服務設施,設立自助服務區標識和“五心”服務標識。放置便民服務箱,內有老花鏡、膠水、急救藥品等,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一個舒心的訴訟服務場所。(李秀峰)
普法惠民基層行

“夫妻一方在婚姻中欠的債,另一方有義務還嗎?”
“在共同債務問題上,民法典吸納了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的內容,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
這是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司法局干警祖木來提·艾合買提在阿樂恵鎮阿樂溝社區群眾活動中心現場解答群眾法律疑惑的一幕。
托克遜縣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組建了由公、檢、法、司干警組成的基層法治“義診”服務流動工作站。祖木來提是抽調到工作站開展法治“義診”的干警之一。
5月1日一大早,工作站干警驅車80余公里,來到阿樂恵鎮阿樂溝社區開展法治“義診”服務,重點宣傳《民法典》中婚姻、合同、繼承、物權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款,結合身邊的案例,釋法析理,面對面地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于海麗)
法律援助解民憂

4月29日上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待了市民胡先生,他向值班律師訴說了自己的困難。
胡先生的父母均已過世,母親銀行卡里的存款因沒有遺囑一直無法取出。胡先生和其妹妹在繼承遺產時沒有爭議,但是需要法院的遺產判決,胡先生身有殘疾,且經濟困難,擔憂聘請律師費用過高,很是發愁。
值班律師了解了胡先生的訴求,為其免費撰寫起訴文書,并當場解答了他的法律疑惑。
考慮到訴訟周期較長,巴州司法局干部和值班律師在征得胡先生同意后,將他的情況轉述給公證窗口的公證員。在進一步仔細詢問情況,核對證件后,公證員為胡先生講解了辦理公證的流程,告知了他需要提供的材料。巴州司法局干部為其當場辦理了法律援助,胡先生只花費了30分鐘便辦完公證程序。
巴州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自4月16日成立以來,已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52次,成功調解案件4件,辦理公證6件,受理咨詢120余次。(巴州司法局)
窗口服務“不打烊”

連日來,阿克蘇地區各地公安機關堅持窗口服務關口前移,推行“服務不缺位,窗口不打烊”服務,多措并舉,做好各項業務辦理工作。
五一期間,阿克蘇地區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羅寧一直堅守在行政服務大廳的窗口業務辦理崗位上,“我們按照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茶水暖心、一片真誠辦事、一句再見送行的‘五個一’服務理念,堅持把‘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的工作措施落到實處。”羅寧說。
節日期間,面對上門送證的民警,67歲的市民周奕由衷地說道:“節日期間你們還幫我把證件送到了家里,真是謝謝你們了。”
五一期間,阿克蘇地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積極推動業務網上預約、電話預約、錯峰辦理等工作模式,減少群眾辦事成本。交警支隊為方便群眾在節日期間辦事,開通了綠色服務窗口,正常為群眾辦理業務,獲得了群眾的一致稱贊。(阿克蘇地區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