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平安網訊 截至目前,新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一期)已收錄2700萬條數據,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差異明顯的產業專題數據庫,為我區創新發展賦能。
該平臺于2020年年初上線,涵蓋“知識產權在線服務、大數據應用、成果轉移轉化、質押融資、地理標志”等30多項服務內容,實現了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初步整合。經過一年建設與運行,平臺數據容量由最初的10萬余條增加到2700萬條。
自治區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副主任張穩介紹,在原有數據資源基礎之上,平臺主要以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及新一代地方專利檢索分析系統和知識產權出版社的數據資源為基礎,利用大數據技術理論、信息分析技術、可視化技術等,建成知識產權大數據智能監測平臺,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與服務全鏈條,為管理決策者賦能。
平臺還基于創新主體需求,優化了專利文獻檢索及分析系統等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工具,結合工信產業標準,建設信息技術、大健康、高端制造和能源環保材料產業鏈知識產權數據庫;新建人工智能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中藥產業、滌綸纖維產業專題數據庫,方便用戶快捷精準獲取信息,幫助創新主體節省研發時間,降低研發成本。
“下一步,我們還將計劃打通知識產權與市場主體、產業、信用、人才等數據庫,建設新疆知識產權大數據平臺,上線一批產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提供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等各類知識產權專業檢索和分析服務,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惠及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的創新需求?!睆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