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當把年少捧在手心,印在紙上,那些回不去的時光,便躍然眼前,觸手可及。

很早以前,我讀書幾乎是不加選擇的。
一部名著,或者一個優美生動書的書名,隨手拈來,放在床邊,以備夜讀所用。用這種方式我讀到了許多文學精品,還讀了一些比較小眾的作品。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對幾部名著我無法進入真正的閱讀狀態。比如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巨作《全球通史》。幾乎所有媒體對這本書贊譽有加,認為是學習世界歷史的優選書籍,但我把《全球通史》啃了兩個月,終因其枯燥乏味,而半途而廢,悵然地還給了圖書館。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以后再也沒有重讀《全球通史》,如果現在重讀此書,不知我是否會喜歡。但不管怎樣,我不敢否認《全球通史》和斯塔夫里阿諾斯的文學價值。
令人愉悅的閱讀每年也會出現幾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讀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那時我在重慶備考研究生,一位好朋友向我推薦并把《麥田里的守望者》借給我,我在重慶師范大學的自習室里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把書看完了。
我記得看完最后一頁的時候,自習室里已經空空蕩蕩,校工在走廊里經過,把燈一盞盞關滅。我走出教室,內心也是一片憂傷的黑暗。我想象那個美國男孩在城市里的游歷,我想象我也有個“老菲芯”一樣的小妹妹,我可以跟她開玩笑,也可以向她傾訴我的煩惱。

在閱讀中,我的興奮點會很容易被觸發,那種進入作品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
對于一部喜歡的書,我會記得某些極瑣碎的細節,拗口的人名、地名,一個個小的場景,幾句人物的對話,甚至書中寫到的花與植物的名稱,女孩裙子的顏色,房間里的擺設和氣味。
幾年前我讀了杜魯門·卡波特的《在蒂凡納進早餐》,我至今記得霍莉小姐不帶公寓鑰匙亂摁鄰居門鈴的情節,記得她的鄉下口音和一只方形藤籃。
一個炎熱的夏天,為了躲過父母的“夜查”,正在上初一的我晚上打著手電躲在毛巾被里讀《哈利·波特》,第二天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每每說到精彩之處,我便欣喜若狂。
現在庫爾勒鐵路公安處新建了警察書屋,前幾天用午休時間看了《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所有最疼痛、最脆弱、最纖細敏感、 最貼近內心、最柔軟的事情, 我們都是避著眾人的眼光做的…… ”龍應臺以更坦率更深情之筆,丈量愛與生命的豐厚與遼闊。
由于女性天性的慈悲,她們筆端流淌的文字,不管多么豪放,質地都如水一般柔軟。
能在陽光明媚的中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發上讀書;能在讀到絕妙的句子時,一蹦而起,興奮地在橡木地板上踱步。這些讓我感到很幸運。
一雙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麗,這在于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蛟S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無須求助他人的捷徑。那些讀過的書,就是攀登途中精神的燈火。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