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天山,見證滄桑巨變;莽莽昆侖,涌動蓬勃生機。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是一部彪炳史冊的偉大傳奇,同時也是一部為各族人民謀利益,為各族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壯麗篇章。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關注新疆,并自覺肩負起把新疆各族人民從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政治經濟壓迫下解放出來的歷史重任。
新中國成立以來,每一個重大歷史時期和重要歷史關頭,黨中央都心系新疆各族人民。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疆從滿目瘡痍到百業興旺,從民不聊生到百姓安康,從偏遠閉塞到四通八達……新疆的發展變化向世人昭示: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今天和諧穩定的新疆,就沒有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條紅線貫始終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回顧百年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始終情系新疆各族人民,始終牽掛著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運,為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為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贊歌。
20世紀30年代,俞秀松等一大批共產黨人來到新疆后,處處維護各族人民的利益,幫助盛世才制定“反帝、和平、建設、親蘇、清廉、民平”六大政策,使新疆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得到改善,各族人民無糧食匱乏之虞。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結束了反動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壓迫,成為新疆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開創了新疆歷史的新紀元。從此,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譜寫平等團結互助友愛、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光輝篇章。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這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偉大勝利,促進了新疆政治、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將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各級黨組織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工農牧業生產和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政治、經濟和社會面貌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先后來到天山南北各民族同胞中間,問民生、說團結、話發展,親切關懷,溫暖心田,激勵著各族干部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的道路上信心滿懷,勇往直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新疆考察,主持召開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從戰略和全局上審視、謀劃、部署新疆工作,確立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新疆工作總目標,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為進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新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各族人民謀幸福——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出臺一系列戰略性決策部署,不斷推動天山南北實現歷史性飛躍。
敢教日月換新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新疆革命、建設、改革的接續奮斗中,矢志不渝,砥礪前行。
20世紀30年代,林基路、韓光、徐亮等一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各自崗位上勤政清廉,處處從維護各族人民利益、增強民族團結出發,體察民情、解除冤獄、興修水利、發展教育、修橋補路、救苦恤貧,為各族人民辦了許多好事,至今還在各族群眾中傳頌。

1938年2月,毛澤民被任命為新疆省財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當時新疆財政因連年多事,負債累累。毛澤民以卓越的理財本領,使長期混亂不堪的新疆財政在較短的時間內走上正軌。

1939年,林基路在任庫車縣縣長時,堅決廢除嚴重剝削百姓的“包稅制”,將名目繁多的二十幾種稅收減到七種,被百姓稱為“林青天”。他領導各族人民修建的攔洪大壩、“團結新橋”等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創業維艱,奮斗以成。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一窮二白、百業凋敝的落后局面,中國共產黨人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帶領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埋頭苦干,在亙古荒原書寫了雄渾壯麗的發展建設篇章。
1950年春,廣袤的新疆大地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在“不怕苦、不畏難,戈壁灘上蓋花園”的嘹亮歌聲中,新疆第一座鋼鐵聯合企業——八一鋼鐵廠、第一座自動化火力發電廠——葦湖梁發電廠、第一個棉紡廠——七一棉紡廠等一批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

數字無聲,卻有最強大的說服力。1952年,新疆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35億元,比1949年增長52%,棉花和油料的產量都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無邊光景一時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腳步加快,隨著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天山南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族群眾對未來充滿信心。
2021年2月25日,是一個注定載入史冊的偉大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也意味著,2500萬新疆各族群眾徹底擺脫了千百年來困擾著的貧困頑疾,即將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這是多么令人歡欣鼓舞的時刻!日月可鑒,山河為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祖國懷抱中欣欣向榮的美麗新疆,沒有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今天。
飲水思源心向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氣。
沐浴著黨的溫暖陽光,今天的新疆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飲水思源,各族群眾心向黨,以實際行動感黨恩。
解放初期,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進行減租反霸和土地改革,使無地、少地的各族農民分得了土地,解放了生產力。各族農民歡欣鼓舞,更加熱愛新社會,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

1952年3月23日,先期進行土改試點的疏附縣帕哈太克里鄉維吾爾族農民在慶祝土地改革勝利大會上,以長詩形式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致敬信:《獻給毛主席》,抒發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
翻身得解放的于田縣維吾爾族農民庫爾班·吐魯木為了當面感謝毛主席,多次欲從祖國最西端騎著毛驢上北京,在神州大地傳為佳話。1958年,在北京中南海,毛主席與庫爾班親切握手的畫面,已被歷史典藏,并化作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著天山兒女將愛黨愛國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為銘記黨恩,溫宿縣吐木秀克鎮蘭干村村民胡達拜地·依明二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在自家院子里升國旗。他去世后,兒子繼承父親心愿接力升國旗,讓五星紅旗永遠在邊疆飄揚,在心中飄揚;烏恰縣吉根鄉薩孜村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守邊50余載走過20多萬公里山路,在帕米爾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親手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對布茹瑪汗而言,熱愛祖國是一種信仰,是世代傳承的家風。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站在新起點上,天山南北各族干部群眾正將滿懷的感恩之情,化作滿腔的熱情與干勁,奏響澎湃激昂的奮進樂章,攜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