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無論是社區廣場,還是鄉村集市,亦或是城市公園,隨處可見法治元素。各地“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活躍其中,他們將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的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法治宣傳教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保障。“七五”普法以來,全疆各地堅持形式創新、內容實用、服務專業、宣傳到位的工作思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聲勢、有影響、有效果的法治宣傳活動,為法治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形式多樣效果好
“各位村民,給大家提個醒,借條要寫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身份證號、借款金額、借款期限……”2019年3月15日,升旗儀式結束后,青河縣阿格達拉鎮新牧社區法律顧問開始為村民進行法治宣講。這是新疆各地基層鄉村(社區)每周一“國旗下的宣講”中最常見的一幕。
“七五”普法以來,“國旗下的宣講”“阿肯彈唱隊”“馬背宣講隊”“氈房調解室”等一批接地氣的法治宣傳品牌廣受群眾贊譽。

青河縣組建了12支“阿肯彈唱隊”,借助該縣各鄉(鎮)文藝演出平臺,用“草根語言”唱響法治文化。近年來,“阿肯彈唱隊”共演唱400余場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10萬余份,解答群眾咨詢3000余人次。
溫泉縣結合牧場偏遠、冬季漫長、牧民居住分散的特點,成立“馬背宣傳隊”,服務“最遠一家人”。該縣通過走牧場、進氈房、集中培訓、一對一講解等形式,將酒駕、家暴等要負的法律責任轉化為“喝酒開車惹事情、打了老婆進法庭”等簡單易懂的宣傳語,引導牧民遵紀守法,用法律武器維權。
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調解委員會駐永豐渠人民法庭打造的“氈房調解室”,每年調解案件超過450件。
進村入戶潤人心
近日,精河縣人民法院在該縣茫丁鄉巴西莊子村村委會開展“村民說事日”活動,村民可現場反映近期發現的問題。
當日,村干部收集群眾訴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征求村民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
“七五”普法以來,新疆各地將法治教育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訪惠聚”駐村干部入戶走訪相結合,變“結親周”為“普法周”,把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及相關法律法規送到千家萬戶。同時,加強特殊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各地將法治教育與法律服務結合起來,把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為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根據《關于在全疆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意見》,采取“定期坐診”、“按需出診”等方式,將法律服務平臺前移至村(社區),實現新疆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
阿克蘇地區統一制定了全年村法律顧問宣講計劃,實行“一月講一法”;昌吉回族自治州通過微信、QQ等新媒介,線上解答法律咨詢;呼圖壁縣配備視頻系統,群眾可在線上與法律顧問交流,第一時間解決法律問題。
精準發力惠民生
“天上不會掉餡餅!”2019年3月初,博樂市各鄉鎮司法所聯合派出所,利用集市日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巡回宣傳。宣講人員結合近年來非法集資典型案例,披露非法集資犯罪主體的經營真相,揭示非法集資犯罪的伎倆,引導群眾正確認識非法集資的本質特征、風險和危害。
“七五”普法以來,新疆各地精準施策,不斷完善群眾訴求表達機制、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和人民調解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法治建設,確保村級治理依法依規。
新疆各地加強以案釋法宣傳隊伍的建設,建立起以部門專業力量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的骨干隊伍,廣泛吸納公、檢、法和執法部門專業人員,將執法、司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例融入法治講座、報告會和“法治進鄉村”活中。

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專門成立以案釋法“去極端化”宣講隊,定期或不定期赴各聯系鄉(鎮)村、社區、街道、學校等,開展法治宣講。據了解,近兩年來,新疆各級法院累計開展宣講千余場次。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與自治區教育廳聯合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近3年來,巡講覆蓋新疆14個地州市,開展83次講座,受教育師生、家長5萬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