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在小學教育課堂深耕多年的王歡委員,對當前教育問題直言不諱地說:“校外培訓廣告滿天飛,‘制造焦慮、販賣焦慮’”……總書記聽后深有感觸地講:“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么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于是爭先恐后。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校外培訓,何其亂也。據媒體報道,在校外培訓機構漫天的廣告中,不乏“你的購物車里有孩子的未來嗎”“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等營銷點,不斷販賣著焦慮。事實上,此類“恐嚇營銷”只是校外培訓“棋局”上的一小步。當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普遍通過融資進行資本運營。只有鋪天蓋地地增加廣告投放,才能最直接地提高營收和估值。支撐這套獲客手段的,無非就是過度逐利的資本邏輯。
當資本流動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營銷大戰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突出。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時曾表示,一些線上培訓機構為了占領行業主導權,惡意降低收費以賠錢的模式運營,擠垮中小機構造成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同時,自身也面臨經營風險,一旦融資跟不上資金鏈斷裂,企業可能迅速倒閉,造成消費者預收費無法退回。
如何改變資本流動的亂象?當下,監管必須跟上。也就是說,扭轉校外培訓販賣焦慮的資本邏輯,就必須加強協調聯動,把監管力量“擰成一股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建議,應將教育生態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把教育優先發展、區域教育質量、教育公平等指標納入區域教育生態評估監測體系。此外,應推動建立地方政府教育問責督導機制,對教育生態問題嚴重的地區進行問責。
系統性問題還得靠系統思維來解決。從根本上講,要把提升校外培訓質量納入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系統方案中。要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要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人才。當“唯分數論”日漸消弭,以人為本的邏輯必然會主導校外培訓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