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歲的巴梅蘭原是塔城地區(qū)塔城市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2015年退休。
在退休的日子里,巴梅蘭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她常常出現(xiàn)在法院,一些年輕法官遇到棘手的案件時,都會向巴梅蘭請教,她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2016年,塔城市人民法院聘巴梅蘭為特邀調(diào)解員,并成立了“巴梅蘭調(diào)解室”,承擔訴前調(diào)解工作。
“巴梅蘭調(diào)解室”成立以來,由巴梅蘭主導調(diào)解的各類糾紛案件達800余件,僅2020年一年就成功調(diào)處各類民商事案件200余件,群眾滿意率100%。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巴梅蘭“榮譽天平”獎章。2020年12月,司法部授予巴梅蘭“全國模范人民調(diào)解員”榮譽稱號。

用情解開一個結
說起調(diào)解的法寶,巴梅蘭說,就是一個情字。
別某夫妻在塔城市也門勒鄉(xiāng)經(jīng)營了一家養(yǎng)殖場,2019年3月,因急需資金周轉購買飼、草料,別某向好友胡某借了20萬元,約定待2019年10月秋收后立即還款。誰知天有不測風云,2019年5月,別某的母親患重病住院,家中大部分積蓄都用到母親的治療上,一時無法按期償還胡某的借款。2020年11月下旬,胡某到別某家催要借款時,別某正在為家中的事發(fā)愁,情緒低落,兩人一言不合,發(fā)生了口角,鬧得不歡而散。
2020年12月,胡某一紙訴狀將別某告到法院。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綜合研判后將該案作訴前調(diào)解處理,胡某和別某來到了巴梅蘭調(diào)解室。巴梅蘭考慮兩人是朋友關系,別某家又確實存在困難,就做起了胡某的思想工作,“現(xiàn)在他母親重病,日子不好過,作為朋友,你要體諒他的難處,如果你現(xiàn)在逼他還錢,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一家老小怎么過?”經(jīng)過巴梅蘭近1小時的談心,胡某被說服了。
見事情有轉機,巴梅蘭將別某叫進來,“你們是朋友,誰家有困難,出手幫一幫都在情理之中,但是這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胡某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你也該表個態(tài),錢什么時間能還上呢?”巴梅蘭語重心長地對別某說。兩人最終約定在2021年9月30日前,別某一次性還清欠款。
“其實我們心里就是有一個結,雙方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今天巴大姐一番話,把我們心里的疙瘩解開了,我們還會和以前一樣做朋友。”兩人握著巴梅蘭的手連連道謝。

用情捂化“冰冷的心”
“人人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處理起來很棘手,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需要有人幫他們把利弊關系捋清楚。在我看來,只要有誠心和熱心,依法、依情、依理去調(diào)解,就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巴梅蘭常對調(diào)解室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2019年4月,塔城市二工鎮(zhèn)居民畢某向親戚張某借款55000元購買農(nóng)機具。借款到期后,張某多次催促,畢某均以收成不好為由始終沒有還款,兩家人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鬧得不可開交。
2020年4月,張某來到塔城市人民法院,想通過訴訟解決問題,“立案導訴”窗口工作人員了解到矛盾雙方是親屬關系,如果訴訟勢必會激化矛盾,不利于問題解決,經(jīng)過審慎考慮,將該案移交至巴梅蘭工作室。
時值春耕時節(jié),畢某天天在地里忙,沒有時間來法院調(diào)解,巴梅蘭就到畢某的地里,當面對其耐心勸解:“人家看你是親戚,是可信之人,才放心把錢借你,你在接受到幫助后,應當感恩,信守承諾。你們兩家因為這件事發(fā)生爭吵,嘴上逞一時英雄,失去的可是最重要的親人啊!”
之后,巴梅蘭多次把雙方請到一起,談心、調(diào)解,講法律,更講親情。最終,畢某和張某冰釋前嫌,互道衷腸。“對不起,老張,是我做得不對,謝謝你這些年的幫助和照顧……”畢某羞愧地說道。巴梅蘭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憑借著自己的誠心和熱心,捂化了兩顆“冰冷的心”,圓滿解決了一場親情糾紛。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巴梅蘭以耐心、細致的工作方法和專業(yè)清晰的思維邏輯,始終“零距離”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題。
對于巴梅蘭來說,能在退休后還繼續(xù)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