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齊尼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來自拉齊尼·巴依卡烈士家鄉的報道(中)
1月中下旬,記者在拉齊尼·巴依卡家鄉——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采訪期間,聽到了很多關于烈士拉齊尼的故事,感受到他的執著勇敢、堅強樂觀和向上向善。
家人的回憶
都爾汗·拉齊尼:爸爸是我的“學生”
近期,拉齊尼在位于喀什地區喀什市的喀什大學培訓,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在疏附縣深塔中學上學,兩地相距十幾公里,拉齊尼卻沒有擠出時間去看女兒。
1月3日,拉齊尼給女兒都爾汗打電話,提醒女兒觀看電視劇《喀什古麗》(2021年1月3日在CCTV-6首播的一檔以在深圳的喀什內高班故事為主題的電影),并承諾2月份回家時,一定給她買臺電腦。
然而,這次,拉齊尼食言了。
都爾汗清晰地記得,2019年,爸爸帶她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維漢翻譯工具書。“都爾汗,你當爸爸的國語老師吧,給爸爸布置作業,幫助爸爸提高國語水平。”在回家的路上,拉齊尼認真地對都爾汗說。
于是,都爾汗立即“上任”,履行起自己的“職責”。不但給拉齊尼布置作業,還很嚴格地檢查作業。“我布置的第一項作業就是讓爸爸寫自己的名字。開始他寫得不好,我就讓他重寫,總共寫了幾十遍。”都爾汗夸贊,爸爸是個“好學生”,學習很積極。有次,他開完會回家,讓自己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寫在作業本上,然后,就照著樣子一遍遍地練習著。
“每次爸爸給我打電話,我們都用國語對話,他像學生一樣,問我這個怎么說,那個怎么寫。”都爾汗說。


拉齊尼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學習國語成為他和子女通話的固定話題。不僅如此,他還帶上女兒專門買來的字帖,一有空就描描寫寫。拉齊尼的兒子拉迪爾·拉齊尼告訴記者,爸爸每次打電話都高興地給他說,自己的國語水平又提高了,新學了許多漢字,還把自己寫的作業拍下來發給家人看。
“爸爸一直在努力學習國語,他告訴我和弟弟,學好國語,能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都爾汗說。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
兒子努力圓夢

拉齊尼14歲那年的一天,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將帶官兵進山巡邊,這一走就得七八天,但家里的50只羊沒人照顧了。
“爸爸你放心,我已經長大了,我來照顧羊。”拉齊尼跑到爸爸跟前自告奮勇,承擔起照看羊只的任務。
沒想到,羊群遇到了狼群,死的死,跑的跑。拉齊尼急得到處找羊,鞋都走爛了。無奈之下,他想到了去邊防連求助。最終,邊防官兵幫助他找回了10只羊,還幫助搭建了“防狼”的羊圈。
巴依卡回憶:“我回來后,連長直夸拉齊尼是個遇事鎮定有策略,機智果敢的孩子,是軍人的好苗子。”
“當解放軍”是拉齊尼的理想。漸漸地,他成長為父親的好幫手、邊防連的“編外兵”。
18歲那年,拉齊尼圓了當兵夢。
“這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巴依卡說。
兒子讓我紅了臉
2020年秋收時節,拉齊尼整天忙著幫家里人手不夠的鄉親打草,自家的草場卻不管不顧。眼看就要變天了,巴依卡有點著急。他湊到拉齊尼身邊,小聲提醒,“兒子,我們家的草場還沒收割呢。”
“爸爸,你不是從小教育我,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嗎?”拉齊尼回了父親一句。
“我一聽,臉一紅,頭一低,轉身就走開了。”回憶起這段對話,巴依卡記憶猶新。
戰友的回憶
1月17日,記者來到了海拔4100多米的護邊員執勤點,這是拉齊尼一家三代執勤護邊的地方。在這里,記者見到了曾和拉齊尼朝夕相處的戰友,聽他們述說班長拉齊尼的故事。
吐爾迪·卡比力:他是“鐵人”

2013年,我們巡邏到有“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時,我突然頭疼難忍。拉齊尼立即叫來隨行軍醫,又倒水又喂藥。當我半夜醒來的時候,發現拉齊尼就坐在我的身邊。第二天,兩頭牦牛跑散了,頭天卸下的物資需要人背。拉齊尼硬是背起其中一件最重的包袱,一口氣走了200多米,像“鐵人”一樣。
大家帶的干糧不夠吃了,他就說自己不餓,把自己的那份讓給我們吃。
2019年的一次巡邊,還有兩公里的路程就到目的地了,可過河的時候,牦牛踩到他的腳,腳指蓋都被掀了起來,鮮血直流。我們要背他,他說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到河邊洗了洗傷口,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終點。

他的心中裝的都是別人,唯獨沒有自己。
夏克爾·吾斯曼江:他像“超人”

在拉齊尼心里,做好巡邊護邊是第一位。一次,邊防連巡邏需要牦牛,他毫不猶豫地去找。很多人不知道,尋找牦牛的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因為散養的牦牛漫山遍野地跑,而他不僅要找到自家的牦牛,還要找到強壯、可用作巡邊的公牛,然后,不論遠近,一頭一頭拉回來。

他像“超人”一樣,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3天后,他趕著30頭牦牛回來了,確保了邊防連的急需。
艾山夏·曼扎爾:他是“快樂使者”

拉齊尼是個性格開朗的人,和他在一起總是笑聲不斷。有他在,艱辛、枯燥的巡邏也會變得輕松。

一次深夜,我們在巡邏期間遇到了暴雨。于是,我們趕緊搭起了帳篷,拉齊尼讓我們進帳篷避雨,自己則堅持留在外面看管牦牛。因為這樣的雨夜,牦牛會被驚嚇得四處亂竄,需要人看管。
清晨,他鉆進帳篷,手里捧著一坨毛茸茸的東西,神神秘秘地讓大家猜他抓到了什么。
“貓”“羊”“狗”……大家猜測著。當他把毛茸茸的東西展開給大家看的時候,大家哈哈大笑。
那天夜里,他被淋成了“落湯雞”,帽檐上原本有型的羊羔毛被水泡得軟趴趴,徹底沒了形。
笑過后,我們又精神抖擻地開始了新一天的巡邏。
這樣的小事不勝枚舉……
春耕來臨時,拉齊尼組織農牧民灌溉耕地。沒想到,水閘口結了冰,他當即跳下水渠,將水閘口的冰塊擊碎。
大雪天,護邊員馬吉努尼病倒了,拉齊尼駕車冒著大雪將他送到連隊醫院。
每場大雪過后,拉齊尼總是第一個幫助牧民清理羊圈積雪。
每次接孩子放學回家,拉齊尼總是在學校路邊當起安全勸導員,等孩子們平平安安回家了,他和自己的孩子才回家。
……
正如拉齊尼的戰友所說,拉齊尼就像一捧炭火,溫暖著人心,他做的好事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