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幫我要回了20萬元的賠償金,讓我和孩子今后的生活有了希望。”1月15日,在阿勒泰地區青河縣法律援助中心,卡某對新疆雙河律師事務所律師沙德汗·哈納特拜說。
2018年6月,卡某的丈夫阿某在青河縣阿格達拉鎮一家合作社打工期間意外身亡。經多次調解,用工方未和卡某達成賠償協議。2020年10月,卡某到青河縣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了解到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該中心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當天受理卡某的法律援助申請、當天指派律師辦理。
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質量、“智慧法援”開啟指尖服務……2020年以來,我區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不斷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簡化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序,提升服務能力,在新起點上推動更高品質的法律援助服務,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
2020年3月至6月,劉某等7名農民工在阜康市某工地從事電工工作。工地負責人和7人約定,工作期限內完成既定工作量后,為7人支付工資13萬余元,另外支付10500元生活費。后來,該負責人只支付了劉某等人2.5萬元,剩余工資及生活費一直未結。
劉某等人到阜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在法律援助律師的幫助下,通過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劉某等人最終拿到了勞動報酬和生活費。
“為最大程度減輕疫情對法律援助申請的影響,我們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開通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法律援助綠色通道。”阜康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蔣章武介紹,對于追索欠薪及工傷損害賠償的農民工,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低保戶、貧困戶等,法律援助中心一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
2020年以來,阜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及幫助案件270件,線上線下提供法律咨詢服務967人次,其中窗口接待來訪咨詢874人次,解答率、滿意率均達100%。
為滿足困難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我區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降低法律援助門檻。2020年4月21日,我區法律援助服務對全區退役軍人全覆蓋;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化解涉疫矛盾糾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將中央補助地方法律援助辦案專款依據全區各地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和開展法律援助業務情況精準落實;全區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的法律援助機構在同級勞動爭議仲裁院設立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
自治區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剛說:“近年來,我區各地依托州(地區)、縣(市)、鄉鎮(街道)司法局、司法所設立了四級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建立了多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全區法律援助機構辦案數逐年增長。”
為了讓法律援助“觸手可及”,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各有妙招,昌吉回族自治州暢通法律援助申請渠道,應援盡援助力脫貧攻堅;阿勒泰地區在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時,將扶貧對象全部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博樂市暢通“綠色通道”,推進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群眾維權途徑暢通。

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質量
1月18日,在和田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安徽籍農民工劉強(化名)將一面寫有“情暖民心,正義扶弱”的錦旗送到法律援助律師肖高平手上。
2016年11月,劉強在和田市某工廠上班時,兩根手指被機器軋斷。事發后,工廠老板注銷手續,不想承擔責任。為此,劉強向和田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該中心啟動“援調對接”機制,開通綠色通道辦理此事。
四年來,經過6次調解和開庭,最終經過和田市勞動仲裁部門仲裁,劉強的傷情被確認為工傷,工廠老板賠償劉強損失15萬余元。
肖高平說:“我們在接到當事人援助申請時,對于能夠調解的案件都會推薦其優先調解,調解不了的再走訴訟程序。”
“法律援助案件質量是法律援助事業的生命線,讓群眾滿意,質量是關鍵。”和田地區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伊力亞斯·阿不都卡德爾說,應援盡援不是最終目的,盡援盡贏才是想要的結果,要確保每一位受援人的權益保障最大化。
2020年,我區加強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督工作。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從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伊寧市、哈密市伊州區4個地區法律援助機構分別抽取20份案卷,對80份案卷的參評結果進行通報;印發《關于參加2020年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相關地、州、市按時上傳案卷參加2020年司法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制定《自治區刑事法律援助案卷標準卷》《自治區民事法律援助案卷標準卷》,指導全區法律援助機構和律師事務所提高法律援助案卷質量水平;開展2020年度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各地(州、市)交叉檢查工作,成立自治區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督導組,分赴和田地區、哈密市、吐魯番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和克拉瑪依市對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工作進行督查。
與此同時,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還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回訪、旁聽庭審等工作制度,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化解涉疫矛盾糾紛作為當前法律援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困難群眾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服務。
“智慧法援”讓為民服務不斷線
2020年3月23日,塔城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董鴻尚接到塔城市人民法院的電話通知,其承辦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將于當月28日開庭。當時,因疫情防控要求,董鴻尚在烏魯木齊市無法及時返回。
2020年元旦前,河南籍農民工董某等人到塔城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稱包工頭唐某欠其工資11萬余元,久拖不付。在塔城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安排下,董鴻尚代理了這起法律援助案件。
臨近開庭,董鴻尚和法官聯系后,決定采用微信連線的辦法開啟線上審理模式,法官、當事人、代理人通過微信號組建庭審微信群,進行遠程調解。
當天,經過法官耐心細致的調解,原被告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調解協議,圓滿解決了此次糾紛。
塔城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侯方說:“去年以來,為有序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實維護受援人合法權益,我們與公檢法等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多舉措加大線上處理法律援助業務力度,實現法援服務不斷線。”
2020年11月中旬,李某等5人為追索勞動報酬向博樂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當日受理并指派法援律師曹琴為其提供法律援助,通過遠程調解的方式化解了這起糾紛。
“農民工討薪是最常見的勞動糾紛之一,去年我們依托互聯網開展線上辦公辦案,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保證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曹琴說。
手機在線法律咨詢、律師線上了解基本案情、遠程視頻辦案……2020年以來,我區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深入推進“互聯網+法律援助”,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12348”新疆法網、“云庭審”等,實現了法律援助“預約辦”“在線辦”“網上辦”“掌上辦”。
據統計,2020年,我區各地法律援助機構辦結法律援助案件18870余件,近2.9萬人次受援。其中,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500余件,農民工受援達2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