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建立運行,是有效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烏魯木齊市司法系統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已建成9家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轄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專業的綜合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有哪些功能?它能為各族群眾提供哪些法律服務?法律咨詢要收費嗎?
1月8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去年9月建成的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探訪它的運行狀況。
提供專業服務
群眾遇事找法有窗口
8日一早,進入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樓大廳,每個窗口前都有群眾咨詢和辦理相關法律業務。在律師接待窗口,轄區居民楊某正在咨詢。
楊某在一家餐廳工作4年,不久前因為一場口角,用人單位強行讓他離職,但合同還沒到期,他帶著一肚子的火氣和怨氣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求助。“不想干下去了,又覺得這么一走了之太吃虧。”他撓頭說。
“如果是用人單位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按勞動合同法規定,要支付補償金;如果是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則要按照規定支付經濟賠償金。”當日在窗口值班的新疆仕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賀月潔答復:你可以向用人單位索取經濟賠償金。“我知道該怎么辦了,謝謝律師!”楊某由衷道謝。
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于2020年9月23日,位于烏市北京中路臨街,置身鐵路局、匯嘉時代商圈,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便于轄區居民尋求公共法律服務。
記者看到,大廳有多個接待窗口,涵蓋了9項司法行政業務,有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申請審批、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等,還有關于專門支持復工復產的窗口。在這里為群眾提供服務的,都是專業化的法律服務隊伍。
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安磊介紹,成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為了創新市域治理模式,通過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加快建立健全便民利民惠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整體水平。
“我們本著便民、公益、統一、規范的原則,為來訪的群眾和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所有法律服務事項都不收取咨詢費,并對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安磊說。
業務種類齊全
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在復工復產法律咨詢窗口,記者旁聽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國律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鄭永樂接待當事人。轄區居民趙某找家具廠定做家具,家具廠卻一直沒開工,負責人稱資金鏈斷裂,廠子無法運行,只好違約,但拒不退還款項。
“家具廠不履行合同義務,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你可以通過訴訟,向對方索取雙倍定金。我教你怎么寫起訴書……”鄭永樂說。復工復產法律咨詢,旨在解答轄區企業、居民相關政策法律咨詢,化解矛盾糾紛,支持依法維權。
高新區(新市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姜富建值守在法律援助窗口。“我是2020年11月16日開始在這里坐班,為符合援助條件的當事人辦理手續,提供代理人信息,如今已經辦理了48件。”他說。
1月4日,一位居民愁眉苦臉地來找姜富建。幾年前,樓上鄰居家不慎起火,消防員及時滅火,但由于房屋防水出現問題,水漏到樓下,破壞了他家的裝修。他找施工方交涉多次,都沒有達成協議,于是決定起訴對方,希望獲得法律援助。8日,這位居民帶來相關材料,證明符合援助條件,姜富建為其辦理了法律援助手續,由律師免費代理訴訟。
“窗口每天接待五六名群眾,咨詢類的比較多,多是關于勞動報酬、醫療事故、財產損害賠償、勞務合同等方面。”姜富建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知道這個窗口的人越來越多,電話也成了“熱線”,不管來電來訪的是不是轄區居民,我們都要認真解答。
安磊介紹,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法治宣傳窗口律師受理案件咨詢服務共計130余件,復工復產法律咨詢窗口服務共計400余人次,法援窗口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5件、接聽12348熱線700余人次。
烏魯木齊市中信公證處也在此設立了服務窗口,已經辦理20多件公證業務。“別看窗口小,設備很齊全,有打印機、掃描儀、身份識別儀等,可以滿足群眾簡單公證業務需求。”助理公證員許景玉說。
法院設立工作站
解紛止爭效率高
當天中午,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前調解室接受調解的當事人張某滿意而歸。“沒想到不用打官司,讓我頭疼多年的麻煩事就有了著落。”他對記者說。
張某于2002年購買了一間商鋪,2008年就付完按揭款,但至今沒有辦上房產證。多年來,他找開發商屢次交涉,都因各種原因無功而返。他忍無可忍,準備起訴開發商。這回,他和開發商的法律顧問一起來到家門口的訴前調解室尋求解決方案。
“法律顧問前來接受調解,證明企業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過去客觀存在的原因如今已經不是問題,開發商理應趕緊把房產證給人家辦了,對不對?”調解員杜阿賢誠懇地說。經調解,雙方約定,開發商于近日協助張某辦妥房產證。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成立后,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在這里設立了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工作站,成立法官工作室,建成3個訴前調解室,還設立了速裁快審法庭。退休法官杜阿賢作為新市區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自2020年10月在這里坐班以來,已經調解了50多起矛盾糾紛。
“訴前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訴訟之前是多元化解矛盾的很好方式,節約當事人訴訟成本,也節約了法院審判資源。”杜阿賢說。
當天午飯時間過后,記者終于等到剛剛開完庭的速裁快審法庭法官李莊博。“今天審理的是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件,標的額較大,法律關系比較復雜,所以開庭時間比較長,已經當庭判決,當事人160萬元的訴求,法庭支持了150萬元。”李莊博說。
雖然是速裁快審,但案件審理質量不能打折扣,為了這個案子,李莊博多次到建設工地現場確認相關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簡單的案件庭審更高效,法庭上個月結案84件,其中30多件在審理時當事人就同意調解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