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小區大門、單元門自動為你打開;提前在手機APP上選購食材,可以到店取貨也可以選定時間配送上門,當你回到家時食材正好送到;想偷懶時通過智慧社區平臺可預約家政保潔,甚至可以請人幫忙喂貓遛狗……
這樣的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剛剛發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智慧社區(小區)建設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為我們描繪了未來的智慧社區生活,并對如何建設智慧社區做出了規劃。
軟硬件提升 開啟便捷生活
未來的智慧社區,智能設施在讓居民享受各種便利的同時,更帶來了全新的生活理念。
圍繞智能基礎設施,將加強社區智能硬件終端設施部署。比如,推動小區車行出入口系統在社區的延伸,通過智能視頻監控、出入口門禁管理和智能車輛管理系統的建設,增強小區的安全管控能力。系統可對業主車輛進行在線采集登記,并能與停車場管理系統聯動。簡單來說,采用車牌識別技術加強車輛圖像采集、車主信息比對等,對車輛信息實現實時掌控,方便居民停車、繳費等,為住戶帶來極大方便。
此外,《導則》還提出建設小區可視對講系統,該系統除了具有雙向對講功能和訪客呼叫采集視頻圖像外,還可使用移動終端遠程開門——在手機APP端為訪客開門或為訪客發送具有時效性的身份識別開門信息。也就是說,小區門禁進入“無卡化”時代。
加強智慧社區建設,為智慧社區(小區)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提供了有力保障。按照《導則》,今后可實現小區可視化物業管理,利用數字通信方式,實現對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給水排水、消防、供配電、照明、電梯和自動扶梯等設備可視化監管,實時查看設備運行狀態,迅速發現故障,制定優化措施,實現節能管理。
信息化應用 提升幸福指數
管道漏水、電路故障,在線管家能第一時間提供幫助;小區道路窨井蓋破損,照明路燈不亮等問題可通過智能物聯網傳感設備及時通知物業;辦事不知道找哪個部門,社區小程序里一查便知……生活在智慧社區,居民有了24小時在線的“保姆”。
這是智慧社區(小區)信息化應用系統具備的功能,在線管家可及時處理業主的各類咨詢和投訴,具備在線報事報修功能,可方便實時進行各種報事報修等。不僅如此,在智慧社區里,居民通過社區APP即可一鍵繳納物業費、水電燃氣費、取暖費、有線電視費等各種費用;不想出門購物時,不必依賴外賣APP、購物APP,可在線上購買本社區超市的商品;小區內垃圾桶容量到達上限后,數據可接入生活垃圾分類數字化監管平臺,由管理系統根據信號安排分配垃圾運輸車的出行頻率及路線。
同時,《導則》對智慧家居和家居安防也有明確支持。在智慧社區,居民可以接入智慧家居系統,該系統支持多個場景,與智能家電之間可以互相聯動,業主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配置和選擇。家庭可以接入各種安防設備,如紅外探測器、燃氣傳感器、水浸傳感器等,如家中發生危險,會發出警報及時通知業主,保障家中安全。
公共服務平臺 提供更多服務
智慧社區正在努力構建“無處不智慧”的生活場景,在《導則》中可以看到,作為智慧社區重要載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將成為一個集便民、政務、娛樂、交流于一身的平臺。
公共服務平臺將為社區居民提供商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通過平臺,社區業主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線上購物,查詢商戶打折促銷信息,并進行商品、服務的在線預訂和消費。還可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教育信息發布和查詢,在社區教育培訓服務點接受教育培訓。智慧醫療方面,平臺能提供遠程醫療和協同醫療,并向社區居民提供移動端或PC端預約掛號服務,同時支持建立緊急救助報警設施,公共區域設置求助按鈕,在物管中心、控制中心設置與求助按鈕聯通的緊急通話裝置等。
平臺還能為居民提供多種便民服務功能,比如,社區居民可通過家政服務移動端或PC端應用在線瀏覽家政服務點信息,選擇訂購相應的家政服務項目。平日里,居民可通過線上服務功能,享受數字圖書館、多媒體文化館、數字娛樂體驗館、數字科普館等公共數字文化體育場館及設施服務,通過移動端或PC端應用隨時隨地獲取演出、展覽和門票優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