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篤行為民撐起“幸福艷陽天”
——記昌吉州中級人民法院駐吉木薩爾縣二工鎮東溝村“訪惠聚”工作隊
“村里鋪上柏油路,出行方便不磕絆。高聳路燈一排排,村民夜行樂開懷。還有百面文化墻,和諧文明亮心房……”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二工鎮東溝村街頭巷尾傳唱的快板展現了村民對現在美好幸福新生活的稱贊。這些變化離不開昌吉州中級人民法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的真情付出。駐村以來,工作隊發揮自身優勢,抓班子帶隊伍、抓整治美環境、抓難題解民憂,帶領村民腳踏實地奔小康。
傾情幫扶“攻堅式”筑堡壘

群雁高飛頭雁領,船載萬斤靠舵人。為解決村級事務管理不規范、黨員服務群眾能力弱、村級后備力量不足的難題,工作隊從制度建設入手,指導村“兩委”進一步完善“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村務公開”等制度,規范村級權力運行,讓村級事務在陽光下健康有序開展,村黨組織的組織力明顯提升。
按照人員分工設崗定責,實行工作隊員、村干部“一幫一”結對幫帶制度,將工作、學習和考核捆綁在一起,在具體工作中教村干部解讀政策理論、規范工作流程、計算機操作等,知道干什么、怎樣干。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建立“菜單式”定向培訓提升制度。通過定人幫帶、定崗鍛煉、定期培訓等舉措,累計培養村級后備力量6名。村干部孫銀萍在工作隊的幫帶培養下群眾工作、政治理論、業務技能等大幅提高并成長為村黨支部委員。
“工作隊員王鑫帶著我學法律知識,還一起處理民事糾紛,現在村民都夸我是‘調解達人’。”孫銀萍說。
有崗才有為,有為才有位。為調動無職黨員履職主動性,工作隊依據黨員特長,設置村務監督崗、矛盾調處崗、衛生整治崗等11個崗位,21名無職黨員主動帶頭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民事糾紛調解、鄉風文明等事務,一帶十、十帶百,村民紛紛參與到村集體活動中來。
“村級事物管理越來越規范,村務公開越來越透明,群眾對黨組織充分信任,黨組織凝聚力明顯提升,大伙兒干勁十足。”村黨支部書記易金成說。
內外兼修“濾鏡式”靚村容

“這兩年村里的變化真叫大!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家家門前種了花,用上了衛生廁所,走到哪都覺得特別舒心。”說起村容村貌變化,村民李文蓮幸福感溢于言表。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入駐以來,工作隊和村“兩委”以項目為抓手,以美化環境為目標,爭取各類項目資金400余萬元,修建1.7公里柏油路,為村里安裝100盞太陽能路燈,繪制了以“孝、家、和”等為主題的文化墻106面,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人居環境既要“外在美”更要“內在美”。為共同守護好家園的美麗環境,工作隊、村“兩委”研究制定《環境衛生公約》,將每周一定為“全民環境衛生日”,組織開展巷道清掃、庭院打掃、雞舍維修等清潔活動。按照“院內干凈衛生、院外綠樹成蔭、門前整潔有序、村內無衛生死角”的要求,每月開展“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示范戶”評選,對村民庭院及房前屋后衛生進行評分。制作環境衛生“笑臉墻”,激勵村民在“學趕超”中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目前,共評選“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示范戶”各13戶。
在宣傳動員下,村民主動清理亂堆亂放垃圾500噸,拆除亂搭亂建棚舍1700平方米、殘垣斷壁1400米,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漫步在東溝村,筆直的太陽能路燈,主題鮮明的文化墻,寬闊平坦的柏油路,整齊劃一的美麗庭院一一映入眼簾。
發揮優勢“一站式”解民憂

“謝謝你們幫我調解,不然我辛辛苦苦掙得10萬元錢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拿到手!謝謝你們。”“法官工作室”里村民馬世兵握著工作隊副隊長常明明的手激動地說。
駐村伊始,得知工作隊來自法院,不時有村民找工作隊咨詢家庭矛盾、合同糾紛、工資拖欠等問題。為更好服務群眾,工作隊在村里建起“法官工作室”,設立熱線電話,按照“責任到人、建立臺賬、及時銷號、確保滿意”的原則,為村民提供矛盾糾紛調解、合同撰寫等服務,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法律服務。
村民馬世兵一直在外跑運輸,被老板拖欠運輸費、勞務費共計10萬元,多次索要無果。情急之中,他來到“法官工作室”尋求幫助。工作隊聯系涉事老板,多次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并詳細告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相關法律條款,經過多次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馬世兵順利拿到5萬元運輸費和2萬元勞務費,剩余欠款老板也寫出了具體還款期限的欠條。
事事有法可依,人人講法知法。為提升村民法治意識,工作隊利用鄉村大喇叭、農牧民夜校、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宣講環境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憲法宣傳日等為契機,組織開設法律大講堂,以案說法,給村民講述農村土地法律制度、民間借貸、權益保護等與村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今年以來,工作隊共組織開展各類法制宣講10余場次,解決群眾困難訴求34個,化解矛盾糾紛26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余萬元。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今的東溝村,人心齊、環境美,處處綻放著文明和諧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