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強化對城鄉接合部的服務和整治力度、多方合力改善村居環境,引導群眾走上致富路……
今年以來,和田地區和田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平安和田”的目標,針對社會穩定、脫貧攻堅、城鄉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按照“外圈保內圈、聯動抓處置、同步強治理”的原則,形成了“城市圈、城郊圈、農村圈”同步推進的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條城市網格化、城郊規范化、農村法治化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圈
老舊小區改造 煥發新活力
11月26日,和田市晴空萬里。在該市烏魯木齊北路社區怡心苑小區,老人們在廣場上聊天、曬太陽、下象棋,一派溫馨祥和的景象。
怡心苑小區位于和田市中心區域,沒有改造前,6個家屬院各自管理,機動車、電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消防通道經常被占用,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
為落實和田市“三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新模式,烏魯木齊北路社區“兩委”緊盯住宅小區服務管理的難點,以大物業小區為“主軸”,以打造“八好”“四無”小區為目標,連點成線擴面,形成了區域統籌、多方聯動、資源共享、互融共建的城市圈基層治理新格局。
今年4月,社區將轄區6個單位家屬院整合為3個大物業小區,采取“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的模式,打造功能集聚、管理規范、制度完善的社區治理體系,著力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規劃綠地,粉刷墻體,平整硬化小區路面;重新劃分機動車、電動車停車位各10處,安裝充電樁130個;新建3處文娛廣場,配齊健身器材、游樂設施;拆除私搭亂建設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小區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現代社會管理的基礎。小區治理和諧有序,城市治理才會和諧有序。”和田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董燕軍說,今年以來,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管理的痛點問題,和田市在“城市圈”治理中,從安防、技防、綠化亮化、停車位規劃等方面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落實在“微服務”上,讓老舊生活小區擺脫了“臟亂差”的印象,煥發出“和諧、文明、有序”的新活力,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實現了“雙提升”。
城郊圈
服務整頓并重 改善居民生活
平安不平安、和諧不和諧、便利不便利,人們的體驗往往來自社區等社會治理體系“神經末梢”的具體服務。
和田市夏馬勒巴格管委會愛民社區位于城郊315國道附近,轄區流動人口多,居民困難訴求多。
愛民社區居民艾某和妻子都是生意人,艾某經營一家玉石加工銷售店,他妻子開了一家服裝店,兩人一忙起來就沒法照顧家中70多歲的老人,夫妻倆為此經常鬧矛盾。
11月3日,兩人又因無暇照顧老人的問題發生爭執。社區平安志愿者得知情況后反映到社區,社區干部當即上門,分別給兩人做思想工作,商量解決辦法。
最終商議決定:平時,艾某夫妻輪流照顧老人;兩人忙碌時,由平安志愿者幫忙照看。
以前,轄區很多居民法律意識淡薄,外出務工時,因為不簽訂勞動合同,吃過不少虧。今年以來,社區定期向居民提供用工信息,居民也可將自己的需求反映到社區,由社區工作人員負責與用工單位接洽,簽訂勞動合同后再干活,有效維護了居民合法權益。
居民木拉迪力·買買提今年26歲,家里有3口人,母親身體不好,干不了體力活,靠擺攤賣小飾品賺生活費,弟弟上小學3年級,木拉迪力則一直打零工維持生計。
木拉迪力打算今年結婚,可家里拿不出錢辦婚事。社區工作人員聽說后,推薦木拉迪力加入和田市公安局特警巡邏大隊。這樣一來,木拉迪力每個月有4000多元收入。
“我已經工作了兩個多月,每月能按時拿到工資,很開心。”木拉迪力說。
據統計,從年初到現在,愛民社區共為轄區50余名困難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
在基層治理上,愛民社區還建立了議事、參事機制,堅持聯系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落實鄰里守望、商戶互警和聯動聯保責任,形成了全面參與、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今年以來,和田市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狠抓城郊圈治理工作,重點整頓違規占地、私搭亂建、隨意出租、長期閑置、無證經營等“老大難”問題,實現了由亂到治、由治到管、由管到服的轉變。
“‘城郊圈’治理效果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今后我們將積極發揮社區職能,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共同改善城鄉接合部環境和居民生活。”和田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喬明舉說。
農村圈
因地制宜施策 提升治理能力
看著寬闊平坦的道路、整潔優美的村容村貌,和田市古江巴格鄉熱亥特巴格村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很難想象,以前這里還是一個行路難、環境差、經濟基礎薄弱的村莊。
為改善落后的局面,2018年2月,和田地區檔案館“訪惠聚”工作隊進駐該村后,與村“兩委”修整主干道和巷道路面,邀請專業設計人員打造“文化長廊”;積極落實幫扶機制,確定“產業+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思路,引進商貿服裝廠、廣告公司兩家民營企業,引導農民成立以養殖、扎掃把、核桃加工為主業的3家合作社……目前,在工作隊和村“兩委”共同努力下,全村200多名村民通過各種方式創業就業。“目前,村里人人有事干、戶戶能增收。”該村黨支部書記艾爾肯·圖爾貢說。
村民姆哈熱姆·多來提就是受益者。之前,她家僅靠母親一人的打工收入維持生計,工作隊和村“兩委”商議后,安排職高畢業的姆哈熱姆到村里的廣告公司上班,每月收入可達3000元。
村民們在致富的同時,通過參加種植、養殖等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針對村民不同的法治文化需求,村里開設了“法治課堂”,定期組織村民學習法律知識,努力營造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一座座紅頂黃墻的安居房整齊排列,道路干凈筆直,村委會對面的小超市里人來人往……熱亥特巴格村展現著一幅美麗的畫卷。“現在村級事務管理越來越規范,村民滿意度達98%以上。”艾爾肯說 。
“三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城市圈”服務質量、“城郊圈”規范水平、“農村圈”治理能力均有了明顯提升,城市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今,在和田市,上下貫通、環環相扣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已逐步形成,基層治理新模式帶來的新氣象、新風貌、新效應不斷匯集。
“今后,和田市將把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理念更多地轉化為基層的具體實踐,確保美好藍圖變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喬明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