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要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地方能“找個說法”,就必須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綜合機制。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以下簡稱“矛調中心”)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今年5月,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積極探索和構建區、街、社三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成立“一站式”矛調中心,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不斷推動多元調解工作邁上新臺階,發揮新效能,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探索新經驗、走出新路子。
自啟用以來,矛調中心平均每月接待咨詢群眾達2000多人次,受理信訪、法律等案件160余起。

1資源整合促轉變
9月3日,克拉瑪依市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向克拉瑪依區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要求被告阿先生繳納其欠繳的近萬元暖氣費,并承擔訴訟費。
本著“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的原則,法官與熱力公司工作人員積極溝通,得到其同意訴前調解的答復后,常駐矛調中心訴前調解對接室的克拉瑪依區法院法官王堯撥通了阿先生的電話。
通過細致詢問,王堯了解到,阿先生收入較低,妻子沒有工作,一家人生活較為困難,因此無力支付暖氣費。
“熱力公司要依法起訴你們,到時候會更麻煩。”在王堯的耐心勸說下,阿先生同意接受訴前調解。
9月14日,熱力公司代表和阿先生一同來到矛調中心。熱力公司工作人員講明公司訴求,阿先生也表示了歉意。經過
耐心細致的講法說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阿先生每月繳納暖氣費500元,直到付清所有欠款為止。
矛調中心設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群眾信訪服務中心,共整合了14個接待窗口、30個功能室,還分類設置了婚姻家庭糾紛、勞動人事爭議糾紛、涉土地糾紛、消費糾紛等4個專業調解室和兩個綜合調解室。
工作日,司法局、信訪局、人社局、法院等二十余個部門、一百多名工作人員在中心常駐,受理廣大群眾涉及勞動仲裁、司法裁判、信訪等方面的咨詢和矛盾糾紛調處。
資源整合使矛調中心實現了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群眾訴求“一條龍”處理和難題“一攬子”解決,標志著克拉瑪依區糾紛化解工作從“專科受理”向“全科受理”、從“單部門辦理”向“多元協同辦理”轉變。
“以前,有訴求的群眾要解決一起糾紛,可能要打多個電話、跑多個部門、找多位工作人員,若調解不成,就要走其他程序。現在,群眾只需走進矛調中心,將問題反映到相應窗口,相關人員及律師會同時介入、現場調解,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書,讓群眾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 矛調中心負責人說。
2聯動調解提質效
矛盾調處是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不但要讓群眾有說話的地方,還要讓群眾反映的問題有人管且一管到底。
秉持此理念,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深入學習“楓橋經驗”內涵,探索新時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新機制,在成立矛調中心的同時,構建了三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打通“訪、調、仲、訴”全過程。
今年4月初,邢某、陳某、李某向矛調中心反映,其所在的工程建設企業拖欠12名員工工資70萬余元,部分員工已過退休年齡。
按照過去的處理辦法,在職職工的欠薪問題要通過勞動仲裁解決,過了退休年齡的員工要通過訴訟解決。一個群體需要分別處理、分別解決,且無論仲裁還是訴訟,走完全部程序,通常要好幾個月。
為幫助企業員工維權,矛調中心協調入駐的勞動仲裁、勞動監察、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前調解室,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律師作為企業員工的代理人辦理相關手續,仲裁員、調解員協同調解,對符合仲裁范圍的職工出具仲裁調解書,對超過退休年齡的員工出具人民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各方的努力下,不到一個月,該起集體討薪糾紛得到有效化解。
如此高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流程,得益于矛調中心完整的工作機制。
矛調中心通過自主研發的工作平臺,承接來訪群眾的登記、受理、轉辦、結案等,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訪調、仲調、訴調等“多調對接”,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辦理等多元化解格局,健全36個企業內部調解組織,進駐婚調委、消協兩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引入“天山心家園”社工等社會組織,向社會公開聘請33名區級人民調解專家參與調解。
“我們采用‘一站式’管理、‘一窗式’辦理、‘一條龍’處理的方式,縮短群眾表達訴求的時間,在全市率先實現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次’,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快速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矛調中心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