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社區智慧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多樣便捷的服務;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大家居住得更舒適安全;降低群眾辦事成本,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讓群眾少跑腿……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大力推進政務信息聯通共用,不斷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便利化水平,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生活。

智慧平臺便民利民
“你是大巴扎小李商鋪嗎,我要買兩袋大米、一袋面粉。”10月20日,剛搬進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西寧路街道第十四社區的李進清,按照“智慧社區”中“便民服務”模塊提供的號碼撥打了服務電話。
“好的,馬上就送到。”不到5分鐘,李進清購買的米面就被送上門。
“我剛從老區搬過來,很多情況還不清楚,前幾天社區工作人員入戶時,向我介紹了這項服務,今天我試了試,很方便,給社區點贊!”李進清稱贊道。
西寧路街道轄區老年人居多,為方便老人了解相關政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今年6月,街道聯合相關單位,以項目認領的方式,共同打造“智慧社區”電視數字化信息平臺。
記者看到,該平臺上有社區簡介、政策查詢、便民服務等多個模塊,居民選擇相關模塊,可以查看政務辦理流程、商超電話、便民服務電話等,還可以上傳民生訴求。
與此同時,西寧路街道率先探索便民事項“一網通辦”,利用“紅色家園”微信小程序實現生育服務證、殘疾人證申領、老年人特殊生活補貼申請、老年優待證辦理等五大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還將社會救助、愛心助殘、勞動保障等民生服務事項辦理須知在網上公示,逐步實現各類民生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智慧”地服務社區居民,讓居民享受到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的便利。
克拉瑪依市各街道社區在“智治”過程中,持續推進各管理平臺互通、數據共享,不斷完善跨部門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構建了覆蓋全域、靈活便捷的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先后探索打造了110余項貼近群眾生活、對接基層需求的功能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能力。
小區改造融入智慧元素
房屋破舊、設施不全、停車難……這些是不少人對老舊小區的印象。然而,近年來,克拉瑪依市許多老舊小區在改造中融入“智慧”元素,引入智能設施,為居民帶來更便捷、更“智慧”的生活。
11月3日上午,家住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金山路街道第四社區錦園小區的楊泮功買菜回來,站在小區門禁前,隨著“識別成功,門已開”的提示音,他推門進入小區。對于這個新設備,楊泮功贊不絕口:“以前小區是開放式的,現在安裝了門禁系統,實行封閉管理,安全多了。”

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高新區)三平路街道上游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過去,房屋外立面墻體污濁、開裂、線路雜亂。2019年以來,經過整治改造,小區不但變漂亮了,而且更加“聰明”。
“以前小區里有人圖方便,從樓上直接往下扔垃圾,不文明還存在安全隱患,最糟糕的是,社區工作人員還查找不到當事人。”上游社區居民帕爾哈提·買買提說,如今,小區裝了智能抓拍設備,不文明行為也得到遏制。
近年來,這樣的變化在克拉瑪依市悄然發生。在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很多社區的治安隱患被排除。
白堿灘區(高新區)三平路街道五新社區引入電動車智能充電裝置,消除了居民私自充電的安全隱患;克拉瑪依區銀河路街道和諧家園社區啟動車禁門禁系統,織密小區“安全網”……
從“治安”到“智安”,改變中蘊含深意。如今,克拉瑪依市各社區已經形成“互聯網+”社會治理與服務的社區管理形態,通過建立以物業服務和便民為主的管理系統,塑造“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型社區物聯環境,提升居民生活體驗,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智慧政務跑出服務“加速度”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民生、便民利民。
11月2日,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居民張峰來到轄區美食街便民警務站“放管服”業務窗口,辦理車輛年審業務。原以為需要好幾天才能辦完,沒想到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把所有手續辦完了。
在公安“放管服”改革中,克拉瑪依市公安局按照“簡單事立即辦、復雜事限時辦、特殊事緊急辦”的要求,對服務事項再優化流程、再簡化環節。41項戶政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全市9個派出所設立出入境證件受理窗口,全面推行“全國通辦”,7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異地辦證,解決了多年“異地辦證難”的瓶頸問題;補換領、審驗駕駛證等18類車駕管業務,憑本人居民身份證“一證即辦”,綜合業務“一窗通辦”,辦理時間由原來的1個工作日縮短為30分鐘。
近年來,作為全疆“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城市,克拉瑪依市全力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開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納稅、住房公積金、醫療服務等一批改革舉措,推出政府服務中心便利化服務、強化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和“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工作舉措,持續推進商事登記改革,初步實現“便民利民可復制”目標,辦公效能明顯提高。
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克拉瑪依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便民利民可復制”榜上有名,是全疆唯一上榜的城市。
11月10日,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居民王某走進該區人民法院,在導訴員的引導和幫助下,完成自助辦理立案登記。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兩級法院開辟多形式、多渠道立案模式,對符合起訴條件的,履行“一次性告知”義務,同時告知當事人案件承辦法官,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訴訟材料審核、信息錄入、收費等流程。此外,還開辟預約立案、郵寄立案、自助立案、網上立案、上門立案等新渠道。

克拉瑪依市檢察機關結合12309檢察服務中心工作實際,安排專人進行電子卷宗掃描與制作,對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做到每件都錄入電子 卷宗系統。打造“互聯網+服務”網絡平臺,充分運用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微信服務等平臺,實現信息發布、律師接待預約、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生效法律文書查詢、重要案件信息公開等一體化,通過多元化閱卷方式為律師提供便利。
如今在克拉瑪依,各類智慧元素的運用,正在讓這座城市的社會治理更加有序,讓社會服務更加便捷。
“今后,我們將全面推行智慧城管、智慧出行、智能居家等‘互聯網+’便民服務新模式,為基層服務與治理助力添彩。”克拉瑪依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