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實開展地方立法工作,依法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政法部門結合各自職能,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為引領,大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第一批試點城市,新疆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市域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強化立法 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以前,小區里一些住戶出門遛狗不拴狗繩,任由狗四處亂竄、隨地大小便。現在,這些不文明現象已經很少見了。”11月5日,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昆侖路街道南林社區居民王女士說。
王女士談到的這一變化,與2018年4月頒布的《克拉瑪依市養犬條例》密不可分。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今年以來,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市域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圍繞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積極開展自主性、創制性立法,把市域社會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克拉瑪依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為了讓石油工業記憶的留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今年6月1日起,《克拉瑪依市石油工業遺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截至目前,克拉瑪依市已出臺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共6部,地方立法工作實現里程碑式突破,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
6月30日,克拉瑪依市舉行新一屆黨政法律顧問團聘任儀式。此前,克拉瑪依市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公開選聘,確定7名律師為法律顧問,與12名公職律師共同組成黨政法律顧問團。
據悉,克拉瑪依市首屆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于2014年。6年來,法律顧問團參與促進科技創新、保就業穩增長、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等110余件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參與600余件重大招商引資合同的審查及論證,有效提升政府決策質量;參與處置重大涉法涉訴事務30余件。
目前,克拉瑪依市、區兩級政府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覆蓋面達到100%,已形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法律服務需求相適應的法律顧問制度體系。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法治克拉瑪依建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補齊短板,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克拉瑪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法治保障組有關負責人說。
司法為民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隔壁老李家的100萬元錢,一夜之間被騙走。大家來看,這宣傳頁上都是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方式和案例……”11月11日,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白堿灘區(高新區)分局民警在街頭、社區、超市及學校周邊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此外,該局還制作宣傳單、小視頻,開通“小白警視”抖音號,多渠道宣傳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知識。
類似的法治宣傳活動,在克拉瑪依市各政法部門已逐漸成為常態。該市政法部門在堅持嚴格依法辦事、公正司法,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同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實踐,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更多法治成果。
“社區成立了檢察官工作室,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免費的法律服務。”11月3日,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高新區)金龍鎮街道友好社區居民姚玲告訴記者。
2018年9月,克拉瑪依市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訪惠聚”駐社區工作隊的作用,在白堿灘區(高新區)金龍鎮街道友好社區成立檢察官工作室,為社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申請等服務。
今年3月的一天,友好社區居民趙阿姨的兒子李某突患重病,趙阿姨想用李某銀行卡里的2萬元存款應急,卻因不知道密碼無法取出。檢察官工作室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通過提起確認之訴的方式,確認了趙阿姨和李某的法定監護關系,趙阿姨拿著法院判決書順利取出了錢。
新疆“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12348新疆法網”和“新疆掌上12348小程序”在克拉瑪依市全覆蓋,“線上+線下”拓寬法律服務渠道;
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高新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咨詢等10項法律服務;
全疆首個旅游巡回法庭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魔鬼城景區成立,向游客宣傳旅游政策法規,指導旅游經營主體做好涉及旅游服務的糾紛調解;
……
法治宣傳教育是市域社會治理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克拉瑪依市政法各部門深入推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為社會治理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示范引領 提高群眾法治意識
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烏爾禾鎮哈克村和查干草村分別于2006年和2015年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這兩個村呈現出的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景象,是克拉瑪依市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的一個縮影。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后怎么辦?”“離婚后發現還有部分財產沒有分割,還能要求分割嗎?”11月2日,在查干草村“法治課堂”交流答疑環節,村民踴躍提問,村里的法律宣傳員則用群眾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話”回答。
開設“法治課堂”,定期組織村民到農牧民夜校學習法律知識;修建圖書室,設立法治書刊閱覽專區,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文化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提高村民法治意識……近年來,查干草村立足村情實際,將法治文化建設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激活了農村法治文化,引導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更為美麗鄉村建設增色添彩。
村民以口頭形式約定土地承包事宜的情形,如今在哈克村已成為歷史。自從該村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以來,村民土地承包和轉租都有規范的制式合同,其中對租金、用水以及年底補貼等均有詳細約定。
在哈克村和查干草村民主法治建設示范效應影響下,克拉瑪依市大多數村都因地制宜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實現村民自治奠定了制度基礎,“村里的事村民自己管”不再是一句空話,村民參與和監督村務工作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各個社區、村涌現出大量專職、兼職和志愿者普法隊伍,化解了許多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矛盾糾紛。
目前,克拉瑪依市112個社區(村)建立了“法律服務工作站”,開展“訂單式”普法,實現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基層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法治標語、法治宣傳車、法治漫畫……在克拉瑪依市,無論社區、街道,還是建筑工地外圍,處處見法、時時聽法,濃厚的法治氛圍浸潤著在這里生活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