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事向石榴籽小屋反映,大事向楓橋經驗工作室求助,沒有解決不了的!”近日,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托普魯克鄉木日開旦木村村民卡哈爾·馬木提的一番話,說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依托村級群眾服務站和村民小組議事委員會,困難共解、有事共議,木日開旦木村探索出一條鄉村治理的新路子。
楓橋經驗工作室解民憂
“我家水管堵了,能不能找人來看看?”11月10日,木日開旦木村村民阿瓦克孜·吐爾迪向該村楓橋經驗工作室求助。
工作室工作人員玉山江·吐尼亞孜接訪后,初步評估為簡單訴求。
“我們立刻安排維修工,今天一定修好。”玉山江回復,并將訴求登記在工作臺賬上。
今年以來,阿克蘇市持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社會治理好方法。
4月,木日開旦木村先后成立了楓橋經驗工作室、石榴籽小屋。其中,楓橋經驗工作室由村兩委成員、“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擔任責任人,解決群眾各類困難訴求和矛盾糾紛。
根據流程規范,工作室工作人員需對群眾訴求進行評估:簡單訴求,當天解決當天答復;一般困難訴求,3天內解決5天內答復;特殊困難訴求,由工作室上報鄉里協調解決;不合理訴求,需向群眾釋法說理,解開群眾心里的疙瘩。
4月底,阿瓦克孜向工作室工作人員反映,自己想搞養殖,但家里沒有羊圈。
工作室將阿瓦克孜的訴求評估為一般困難訴求,由木日開旦木村第一書記、阿克蘇市信訪局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姚強負責解決。
溝通協調、拉運水泥、發動村里的黨員、團員參與修建……在姚強的努力下,阿瓦克孜家有了羊圈。
11月8日,村民吐爾遜古麗·塔西來向工作室工作人員哭訴:“我胳膊剛好幾天,又摔壞了,這次得讓工廠負責到底!”
工作室工作人員請她坐下,先問傷勢,再了解情況。
吐爾遜古麗在村里的木材廠打工,兩個月前,她在工作中不慎絆倒摔斷了胳膊。經工作室調解,木材廠負責人承擔了吐爾遜古麗的治療費,并承諾支付5000元賠償金。
11月初,經醫院復查,吐爾遜古麗的身體恢復得很好。她本打算再休養幾天就去上班,沒想到在家又將胳膊摔傷了。
“你上次的情況屬于工傷,應由工廠承擔治療費。可這次就不一樣了,你在家受傷,不應該由工廠負責。你先去醫院拍個片子,看看傷得重不重,有什么困難,我們再幫你想辦法。”在工作人員耐心引導下,吐爾遜古麗也覺得自己不占理,決定去醫院就診。
“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共為群眾解決各類困難訴求、化解矛盾糾紛80余件,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姚強說。
石榴籽小屋里共議事
11月2日,在木日開旦木村第一村民小組石榴籽小屋前的杏樹下,由老黨員、平安志愿者組成的村民小組議事委員會按時召開議事大會。
“有村民反映,年初各家門口林帶里種的樹苗未成活,影響美觀,能不能重新栽種?”老黨員吐爾遜·達依木第一個發言。
“我也同意,建議種杏樹、桃樹,春天一開花漂亮得很!”小組長吾加木尼亞孜·麥提托合提投出贊成票。
在當天的議事大會上,大家一致同意重新在林帶種植樹苗,訴求被反饋到楓橋經驗工作室。一周后,村兩委和工作隊購買了新樹苗,村民們在自家門前種樹、澆水,干得熱火朝天。
如果說楓橋經驗工作室是木日開旦木村服務群眾的中心,那5個石榴籽小屋便是分支,充分發揮著村民小組在平安建設中的“神經末梢”作用。
石榴籽小屋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各小組定期召開議事大會,共商共辦群眾難事急事煩心事;
村民小組議事委員會享有惠民補助資金發放初核權、平安家庭創建申報審核權等;
一年一度的美麗家庭和好鄰居、好公婆、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微創建”評比活動,村民們在石榴籽小屋一起評、一起選……
人人都有參與權和表決權,公開透明,互相監督。如今,村民們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5月,第一村民小組在石榴籽小屋召開議事大會,提出村民小組距離村委會較遠,沒有供大家娛樂活動的場所。
會后,楓橋經驗工作室收到該訴求,決定將該村一廢棄場所改造成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集村史展覽、主題教育、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村民中擅長木工手藝的,打造木質擺件贈送給教育基地;家里有老物件的,主動捐給村史展覽館。
創新基層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既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治理體制機制,又要從基層自治著手,不斷激活創新動力,為鄉村發展凝聚合力。
目前,阿克蘇市各鄉鎮以黨群服務中心、楓橋經驗工作室、村民(居民)議事點等為依托,全面構建起干部引導、群眾參與,共同解決困難糾紛的社會治理格局,確保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我們要繼續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真正讓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阿克蘇市托普魯克鄉黨委副書記、政法書記馮勝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