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新疆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自9月23日成立以來,將人民法院、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等法律服務機構引入服務大廳,開展多種公共法律服務和訴訟業務,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以努力滿足群眾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為抓手,為來訪群眾提供熱情、便捷的法律服務。10月21日,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服務窗口值班人員認真解答來訪群眾咨詢。來訪者李強(化名)是位75歲的老人,他請求幫助讓繼子給付自己贍養費。
中心值班人員耐心地向老人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并接受委托,引導老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離開時,李強感動地握著工作人員的手說:“我的困難終于可以解決了,感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是你們讓我感受到溫暖。”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強化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將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等司法行政職能引入一站式服務窗口,構建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公的綜合法律服務實體平臺,讓轄區群眾獲得高效、專業的法律服務。10月5日,法律咨詢窗口值班人員接到農民工電話稱,轄區一酒店老板扣留他們的錢包、衣物等生活用品,多次與酒店老板協商無果,這才找到法律服務中心。
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情況后,給酒店老板打電話,告知其無權扣押他人的私人物品。經調解,酒店老板當場答應把行李還給兩位農民工,并發還工資。
為使法治宣傳覆蓋面更廣、受益群眾更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法治宣傳窗口,由律師坐班,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在來訪人咨詢法律問題時,根據來訪人需求,主動向其宣傳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據了解,自成立以來,法治宣傳窗口的坐班律師接待咨詢百余人次,主要涉及民間借貸糾紛、租借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遺產繼承以及索要勞務費、工資、工傷賠償等勞動爭議。10月12日,新疆賽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亞如接待一位咨詢者稱:他的房屋被征收后,房產公司為其置換了一套二手房,但至今沒有過戶,還被房主二次出售,面臨沒有地方居住的困境。王亞如耐心梳理案情,制定訴訟方案,詳細為其介紹該案解決的步驟,讓來訪者滿意而歸。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安磊介紹,該中心有效整合了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機構,集中受理和解決群眾的法律服務事項,提供綜合性、專業性、快捷性的“一站式”服務,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有助于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滿足基層群眾法律服務需求,是借鑒“楓橋經驗”和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的具體體現。
安磊說,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成立一個多月來,接待來訪群眾45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詢120余人次,開展訴前調解近百次;受理立案申請73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60件,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化解糾紛、提升社會治理的效果已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