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對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公安局民警納依瑪·加那提而言,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身為“70后”的她,是一名戶籍民警,1997年畢業后參加公安工作,在戶籍崗位上一干就是23年。

小小的戶籍崗位,既承載著人們出生落戶的喜悅、結婚入戶的甜蜜,也有死亡注銷的悲傷、離婚遷戶的落寞……納依瑪與她的“警營姐妹花”們面對問題無所畏懼,在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中堅守。
每每有疑難戶籍業務,大伙兒總是詢問納依瑪的意見,她也總能提出好的解決辦法。
常年的窗口工作,讓納依瑪頸椎、腰椎都出現了問題,但她從不抱怨。

“記得在更換二代居民身份證時,每天受理上百個證件,一上班就開始不停低頭打受理單,沒有時間喝水上廁所,頸椎病犯了也要堅持。”納依瑪說,她會給自己加勁兒,為群眾提供方便。
為行動不便人員上門辦證,利用休息時間為學生辦證,節假日為外地工作不便請假的人員辦理業務……回顧自己多年的工作,納依瑪內心充滿了愛,也充滿了對家人的愧疚。
納依瑪的丈夫于2017年確診甲狀腺癌,她并沒有因此影響工作。女兒從小就很獨立,體諒父母,今年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不論是丈夫,還是女兒,他們都默默支持著納依瑪。
在辦理戶籍業務時,納依瑪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向群眾解釋業務,盡量讓群眾少跑一次路、少排一次隊、少等一分鐘。

今年6月,60歲的哈薩克族老人來到戶籍窗口,稱其多年前不慎把老伴的戶籍相關材料丟失,導致不能正常辦理社保。
現在妻子住院,社保不能正常繳納,暫時享受不了國家的惠民政策。“現在家里面一個人都沒有,我咋找也找不到,急啊。”老人邊說邊哽咽。
納依瑪一邊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留下老人電話,讓老人回家等消息。為了盡快幫助老人找回戶籍檔案, 納依瑪加班加點仔細翻閱老人描述1981年至1990年的戶籍檔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納依瑪終于找到了老人的戶籍檔案!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聯系老人,告訴老人這個好消息。
當老人再次來到戶籍窗口拿到相關證明和材料,激動地流淚了。老人一遍又一遍地感謝:“謝謝,謝謝!我家老伴終于有希望了!”

“有人問我,納依瑪,你是不是干戶籍工作上癮了?說句實話,在這個崗位我能夠實現個人價值,戶籍業務對千家萬戶來說都很重要,當我看到辦完事的群眾露出笑容,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很滿足,很開心。當我被需要,再苦再累覺得值!”納依瑪感慨道。
23年,納依瑪在工作中總是換位思考,堅持從群眾利益出發,用過硬的業務素質,用專心、細心、熱心、耐心的工作方法,從青年到中年,默默堅守,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編后語
我們常說,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很容易,但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一件簡單的事情,實屬不易。
納依瑪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公安精神,是默默堅守崗位,無私奉獻民警的縮影,更是民警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