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警官的工作瞬間
a"小陳,忙完到我店里吃西瓜啊。"
b"陳哥,又來走訪了啊!"
c"健東,來了啊,快進來,外面曬。"
d“陳警官,進來喝杯水吧。”
就是這樣,無論見到誰,都像是遇到朋友一般主動和他打招呼,熟悉且隨意。在群眾口中他從陳警官變成了小陳、陳哥。其實這不僅僅是稱呼的改變,更是群眾對他工作的認可,他就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公安局建設路派出所東方警務室警長陳健東。


01扎根一線,平安轄區的"百事通"
"警務室工作沒有捷徑,就是靠走靠記。"東方社區轄區面積廣,人流量大,商鋪店面多,治安情況復雜。一本記事本和一支五彩筆成了他隨身攜帶的標配,轄區里的大事小事,他都會記在本子上,再用不同顏色注明每戶居民的特殊情況。他說,這個本子既是他的備忘錄,也是他片警兒生涯的濃縮精華。日復一日的走訪,他用眼用心觀察轄區一舉一動,用腳用筆丈量繪制每寸土地,通過進百家門、問百家情、知百家事,他迅速與轄區居民"打成一片",而他對每家的情況也都了如指掌。
陳健東深知"發案少、治安好,群眾滿意"是衡量基層警務工作好壞的一個硬標準,是一個基層黨員警務室民警肩負的責任。為了清晰完整地記住轄區各項情況,他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周走訪20戶,數量雖不多,但只要走訪,就必須摸清各家各戶人員的基本情況、就業情況、收入情況、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社會關系等,并認真登記造冊。



02默默耕耘,反詐宣傳的"實干者"
針對群眾易成為犯罪分子詐騙對象的特點,為增強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識,陳健東和所里其他同事一起集思廣益,想出多種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積極開展防詐反詐宣傳,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和老伴今天在這附近買東西,看到墻面的展板很有意思,上面有各種防詐反詐的宣傳圖畫,我們就順便學習學習。"家住金城花園的王先生高興地向路過群眾分享到。原來,為了使轄區居民隨時都能看到警方的反詐宣傳,提高大家防詐反詐的"抗體免疫力",陳健東積極和鐵克其鄉鐵克其村委會聯系協調,將花園街的鐵克其鄉政府家屬院的圍墻改造成170余米長的反詐宣傳一條街,共設置了19個反詐宣傳警示標語、22種常見詐騙手法及防范指引等41個主題展板,美觀獨特的反詐宣傳展板十分醒目,不時吸引著行人駐足觀看。



03真情服務,轄區群眾的"貼心人"
作為警務室民警,他常說,對群眾要"暖心""貼心",更要"用心",只有做到親民、愛民,群眾才會把我們當成自己人。
今年7月,陳健東入戶走訪時,了解到新上海花園一戶居民與樓上鄰居有噪音糾紛,一方是家里有兩個小孩的年輕夫妻,一方退休在家的獨居老人,雙方多次交涉甚至發生過激行為,幸好陳健東及時趕到,才沒有大打出手。他為了解決兩家的小矛盾,隔三差五就去了解情況,連回家路過時也不忘上門看看、勸解兩句。最終,在他的耐心勸導下,兩家居民各退一步,終于成功化解了這起看似微小、實則耗時耗力的鄰里糾紛。

擔任警務室民警的6年里,陳健東幾乎每天都沉在轄區,堅持勤走、勤問、勤做。他的手機里存了1600多個電話號碼,轄區群眾只要有需要,一個電話打給他,他就全力相助。"沒事"是他的口頭禪,但是我們知道一句"沒事"的背后,藏著太多他對社區工作的執著和努力。
從警路上,這個90后的警務室民警做著最接地氣的基層警務工作,如一顆大樹,扎根社區,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