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今年以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人民法院全面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訴源治理、延伸服務觸角、拓展便民陣地、強化司法服務、助推“楓橋經驗”,分別在全市27個鄉鎮場(街道)設立“法官工作室”。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優秀法官先行先試、員額法官踴躍參與、全院干警分片分區參與聯系村(社區),涌現一批以法官姓名直接命名的“法官工作室”。
近日,庫爾勒市法院法官古麗孜熱·亞森和書記員向往常一樣驅車前往和什力克鄉古麗孜熱·亞森法官工作室“上班”。這個工作室是以優秀法官古麗孜熱·亞森的名字命名的,這是榮耀、更是責任。自今年4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古麗孜熱·亞森與其他工作人員一道主動為村民發放法官聯系卡,入駐“法官工作室”開展工作,將法律送到群眾家門口,第一時間了解群眾訴求,提供“零距離”定制服務,對土地權屬、家庭糾紛、民間借貸等矛盾糾紛化解在苗頭階段,最大限度的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聽說古麗孜熱·亞森法官今天來‘工作室’上班,我來咨詢一下,我的這個欠款還能要回來嗎?如果到法院起訴還需要準備些什么?”當日一早,努爾古麗大姐在和什力克鄉的農資店,因購買農藥、化肥的農戶賒欠金額多,遇到要賬難題,這才來向法官求助。
“您現在不用跑到法院立案了,我們可以通過您的手機給您網上立案,如果欠款人愿意調解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做訴前調解。”古麗孜熱·亞森耐心細致的回答讓努爾古麗大姐吃了定心丸。最終,經古麗孜熱·亞森調解,如期追回欠款23000余元。“以我個人名字命名法官工作室,我感到特別高興,是非常高尚的榮譽,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激勵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發揮專業特長,為居民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古麗孜熱·亞森說。
自“法官工作室”成立以來,包聯法官注重做好日常普法、釋法宣講工作,特別是加強民法典宣講工作,讓民法典走近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引導群眾養成自覺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法官工作室”助推法院在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發揮“助推器”作用,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讓黨員干部“零距離”提供法律服務、讓基層群眾“零距離”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