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集市日”聯合巡回調解室調解員在該縣新戶鎮成功化解三起矛盾糾紛。高起點謀劃,整合“公檢法司+鄉鎮”力量,在集市日巡回聯調,今年以來,木壘縣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更新基層管理服務理念,改革服務體制,開啟了社會治理工作新模式。
集市日,零距離服務基層群眾,木壘縣充分發揮鄉鎮集市日群眾集中、方便接訪的優勢,依靠當地黨員干部群眾,在各鄉鎮集市日設立接訪臺,鄉鎮司法所設立集政策咨詢、心理疏導、矛盾化解、訴前調解為一體的工作室,靠前主動服務、就地化解矛盾。讓老百姓逛著集市上“公堂”,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實現了“事要解決,事心雙解”的目的。
2020年7月,楊某在新戶鎮新戶村耕種200余畝玉米,正值玉米抽穗時節,遂雇傭奇臺縣的蘇某、薩某等十幾人以每畝100元為玉米進行抽穗工作,因價格及人力不足問題導致未能全部完工,致使雙方為勞務費用的給付產生爭議。9月10日,了解完情況后,在木壘縣聯合巡回調解室調解員的調解下,因蘇某、薩某未按時完成玉米抽穗給楊某造成損失,自愿放棄部分勞務費用,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各自都愿意退讓一步,由楊某支付4200元勞務費,并當場付清。
據介紹,木壘縣按照全縣11個鄉鎮集市日時間,每月巡回調解1次,必要時深入村、社區延伸調解,特殊情況報請領導小組批準后增加調解次數,確保基層矛盾“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調”,實現調解管理無縫隙、常態化、全覆蓋。
著力高標準“三調結合”建設平安無訴村,該縣調解小組整合日常接訪、訴訟服務、法律服務等職能,從宣傳政策、普及法律入手,將家事、鄰里、物業管理等民事糾紛作為重點,變事后為事先,變被動為主動,變上訪為下訪,抓早抓小抓瞄頭,健全以人民調解為主體、行政調解為保證、司法調解為補充的多元調解工作體系,推動平安無訴村建設。
通過專班式全面提升市域治理效能,該縣聯調小組實行繁簡分流,對簡單易化解的矛盾,聯調小組采取講解法律知識、心理疏導等方式進行化解,對聯調不成功的或調解成功但執行難的案件,由縣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專班,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會商,提出解決方案,由鄉鎮領導負責在第一時間向群眾做好答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該縣聯調小組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隱患找癥結,堅持“整體聯動、分類研究、找準癥結、精準治理”的原則,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以摸排搜集信息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對老百姓反映的社情民意及時匯集、總結提煉,作為鞏固平安建設的關鍵點;對老百姓重復反映、內容復雜的矛盾問題,認真分析研究,作為破解信訪隱患的突破口;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挖細掘,作為亂象整治重點。形成高位推動、多方聯動、協同互動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格局。
木壘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唐斌說,該縣社會治理堅持“抓領導、領導抓”,成立以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為組長,公檢法司及鄉鎮主要領導為副組長,相關業務骨干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印發了《木壘縣“集市日”聯合巡回調解室工作制度》,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公檢法司+鄉鎮”聯合調解,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分工,做到政法資源高度融合、政法力量統籌協調,為木壘縣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打下基礎。